加强我国固体废物管理和利用提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行动2023-202年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提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行动(2023-2025年)》(发改黄字[2023] 】1046号文(以下简称《行动》),对于“十四五”期间精准实施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和科学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一、强调系统控制,强化综合管理

我国固体废物来源广泛、类别广泛,管理方法也相对复杂。 系统化管理尤为重要。 《行动》统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各类固体废物的管理,以提高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把握系统治理的关键。 《行动》提出,开展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水平行动。 通过加强收集、运输、焚烧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水平的提高; 开展提高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水平行动。 协同推进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理,通过推动“无废城市”地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施模式,推动固体废物产生强度大幅降低、综合利用水平和无害化处理能力显着提高。

2、强调风险管控,强化底线保障能力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固体废物,由此带来的环境风险不容忽视,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行动》推动加快综合安全能力建设,严控环境风险,抓住安全治理重点。 《行动》提出,加强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级和6个区域性危险废物风险防控中心、20个区域性特种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实现危险废物产生与处置相匹配。处置能力。 统筹市场化处置和政府保障,强化全流程管控,提高危险废物环境风险管控和预警能力。 《行动》还提出,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确保各类医疗废物均得到收集、处置,筑牢医疗废物处置安全防线。

三、强调协同,强化高效治理

我国固废溯源行业不同,地区垃圾产生特征不同。 存在加工分散、资源能源利用不足等问题。 协同管理不可或缺。 《行动》鼓励固体废物协同处置,拓展高效管理手段。 《行动》提出,加大园区污染物收集、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力度,推广静脉工业园区建设模式,鼓励打造垃圾、工业固废“多位一体”综合处置基地、危险废物和资源利用。 基地旨在通过集中管理、集中收储、集中处理、集中再利用,形成规模化、精准化、一体化的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管理机制,打造处理途径、经济效益、和抗污染效率。 精简高效的环保处理终端。

四、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强监测监督

我国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和数量较多,必须坚持规范管理。 《行动》加强信息化建设,强调提升监测监管能力,为规范合规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行动》提出,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基础的排污单位监督执法体系和自我监测监管机制,加强对生活垃圾焚烧厂、焚烧飞灰处置、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等的监管,完善国家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完善污水处理监控系统,旨在推动我国环境基础设施污染排放信息化管理,有效防治二次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行动》从系统管控、风险控制、协同发力、达标排放等方面,对提高我国固废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 还包括评估、强化项目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强化项目管理、创新实施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将为持续提升项目建设运营水平提供重要支撑。我国固废处置设施不断增强,固废资源化利用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