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黄岩曾经有着“精细化工王国”的美誉,那么江口轻化园区作为这个“王国”的一分子,每年的产值在黄岩的GDP中占有不小的比重。但在园区发展的背后,是低档产品居多、精细化率低、企业规模小,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沟里的水都臭了,空气中混合着各种说不清的气味。”这是近20年来,江口轻化园区周边村民对园区污染的切身感受。几年前,忍无可忍的村民采取围堵运料车辆、冲进车间的方式,要求企业停止生产。对此,在黄岩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一场持续且深入的环境治理全面展开。
“村企和谐协会”的建立
“村民监督员在你的3号车间看到卧式水冲泵有破损,废气很容易外排。”
“好的,我待会就让技术员去检测。”
以上对话发生在江口轻化园区内日前举行的一场座谈会上。会议室内坐着园区内各家企业的负责人,上辇村、新来桥村等园区周边村庄的村民代表,以及黄岩区环保局、安监局等部门的工作人员。
黄岩区环保局污控科赵科长说,这种座谈会已不定期连续开了4年。“座谈会是由‘村企和谐协会’牵头召开的。通过该协会,村民不仅能对企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监督,而且村民的诉求和企业主的意见能得到顺畅反馈,几年来村企关系得到很大改善。”
而在“村企和谐协会”成立之前有一个惨痛的教训。2006年的一天,上辇村十几位村民同时感到咽喉肿痛、身体无力,被紧急送到医院治疗。愤怒的村民认为是园区内的一家企业偷排废气所致,大家冲进办公室把企业主揪到村广场进行质问。随后虽在多方调解下平息了事件,但村企缺乏沟通、互不信任的问题暴露无遗。
“企业的发展需要村民的支持,而村民也想知道企业到底是否在合规生产。”痛定思痛后,大家走到一起成立了“协会”。4年来,通过这个平台,村民给园区企业提出的100多处废气治理要求得到落实,企业也主动为改善村民生活质量提供了不少经济资助。
“一厂一策”的治理
新来桥村的陈大伯在村头修了多年自行车,每次臭气飘来他总是最早感觉到。他说,以前村尾都能闻到臭气,这几年气味轻了些,发生次数也少了。
江口街道工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朱仕群说,臭气问题缓解的背后是区、街道两级坚持采取“一厂一策”治理的结果。“园区内20多家企业,有医化、有电镀、还有香料企业,都是排气大户,排出的气味有臭有酸。我们摸清每家企业生产项目、设备的不同,提出对应的治理方案,22家企业没有一套治理方案相同。”
此外,在黄岩区环保局还看到了针对每家企业在生产过程控制、废气预处理、末端处理列出的3份表格。每份表格每家企业的“整治措施”各不相同,时间期限为今年10月底之前。
该局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根据每家企业整治效果每年更新‘一厂一策’。今年加大了整治力度,企业没有按期完成整改的,相关项目将直接关停。”
“轻化园区”的出路
园区废气问题虽得到极大治理,但受制于企业产品结构、工艺装备水平、废气的收集和预处理等方面的缺陷,废气“扰民”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环境问题要从源头上得到治理,必须学会放弃。”朱仕群说,现在园区内既有上市企业,也有生产落后、规模偏小的企业,行业间发展良莠不齐。只有抓“大”去“小”,去粗取精,通过兼并重组,留下几家规模大、技术高的企业,才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产品做精做细。
朱仕群的想法与黄岩区最近出台的相关整治方案不谋而合。方案显示:江口轻化投资区要留“医”去“化”,逐步缩减企业数,将这一区块打造成医药研发、生产基地和一二类工业区。
而市规划部门意见则更加明确。规划要求:江口轻化投资区为过渡工业区,要逐步置换和调整重污染工业,停止工业项目的规划审批,规划远期搬迁全部有污染的企业,2020年以前调整为居住综合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