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到“美丽中国”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社会共识,从低碳产品认证管理工作的酝酿、推进到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的开展实施,从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名单的高调发布到碳排放权期货推出在即,从污水处理投资显山露水到垃圾发电市场备受关注,再到工业固废处理处置行业升温……对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而言,刚刚过去的2012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
主要目标如期完成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其困难复杂程度可想而知。特别是在2012年,我国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地区结构等结构性因素并未得到明显改变,甚至有向不利趋势发展可能的局面下,此项工作成绩如何?
国家节能中心主任李仰哲近日表示,“受经济下行的影响,2011年我国节能减排目标很遗憾地没能完成,这对2012年而言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从一开始,2012年的节能减排工作就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但从现在的情况看,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2012年会顺利完成目标。”
据介绍,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幅比2011年更大一些,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2%,氨氮排放量下降1.5%,氮氧化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
一年来,我国政府克服重重困难,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升级促进工业内部结构的优化,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加大新能源,推动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取得显著成效。
2012年5月以来,国家相关部委接连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对节能减排相关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加以部署,而这也成为全社会行动起来支持节能减排工作的方向和依据。其中,节能产业重点领域包括节能技术和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包括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利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资源节约与利用;环保产业重点领域包括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环保服务等。
2012年6月1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启动“百项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围绕支撑高效节能产品推广、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绿色建筑行动、淘汰落后产能等重点节能工作,计划在2012年、2013两年发布100项重要节能标准,其重点是终端用能产品能源效率标准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在不利的形势下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节能减排目标,国家的政策引导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发改委系统工作会议上,初步提出了2013年全国节能目标,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下降3.7%以上。“国家确定的‘十二五’节能目标为16%,对此进行年度分解,每年完成3.5%即可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分析人士认为,从这个角度看,2013年的目标是一个更加鼓舞人心的高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化
2012年11月,党的胜利召开。党的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表明,在节能减排的具体任务之外,国家正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当前,我国的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依旧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还相当严重,在不少地方老的环境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产生;我国依旧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流失量达50亿吨以上,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7.3%,目前仍在扩展;此外,淡水资源短缺,草场退化,城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现象十分严重。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
从这个层面看,美丽中国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而紧要的任务。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重大发展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际上,有关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已有所行动。例如,环保部从2008年开始,已开展3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全国52个区(市)县被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单位;再如,2011年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已开展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计划在西部12省(市、区)选择50个左右的试点单位。
各省区市也行动起来,把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当作“调结构、转方式”重要抓手,这为我国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河北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淘汰电力、钢铁等行业落后产能、装备,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电动机、变压器等耗能产品,减少能源消耗1538万吨标煤。同时,通过开展“双三十”节能减排示范工程、节能技术改造、“3255”循环经济示范工程等十大节能减排工程,有效推进全省节能减排工作迈上新台阶。《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则提出,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推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营造生态宜居的绿色家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不过,要完成上述目标,2013年节能工作依然不能放松。”能源和气候变化专家杨富强认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的中心应该更多放在完善环境立法,减免税收、鼓励环保投资,加强监管力度、健全监管机制等领域。
财政资金带动万亿元投入
2012年8月6日,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落实淘汰落后产能,计划投资2.366万亿元用于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2012年9月12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重点项目的投入将达3.6万亿元。
在不久前举行的多哈气候大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表示,为完成“十二五”规划时期的节能减排指标,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政府将投入2万多亿元,全社会共计将投入超4万亿元。
一年来,全国财政经建系统紧紧围绕“夯实基础、明确责任、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创造环境”的节能减排工作思路,陆续出台30多项财税制度,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中央财政累计安排3380多亿元资金,加上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带动社会投入上万亿元,为完成2012年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节能技术改造方面,出台财政奖励、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节能改造,截至目前已有3900多家节能服务公司登记注册,年产值近1300亿元;积极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累计安排13亿元支持179个大型高载能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中心,实现年节能546万吨标准煤。
建筑节能方面,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70亿元,地方财政、企业等社会主体投入近600亿元,完成北方采暖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4亿平方米,在建1亿平方米,取得了节能环保、改善民生等多重政策效应;积极支持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体系,启动节能改造城市试点工作;累计安排140亿元,大力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示范,带动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50亿平方米,浅层地能应用5亿平方米,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呈现规模化、高水平发展的良好态势。
淘汰落后产能方面,针对关停小火电、小冶炼、小水泥等落后产能涉及的职工安置、债务处理、企业转产等难题,近几年中央财政安排了32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地方财政安排了100多亿元资金,共淘汰小火电8814万千瓦、小水泥5.6亿吨、小炼铁1.5亿吨、小造纸1500万吨等落后产能。电力行业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的比例由47%提高到71%,火电供电标准煤耗下降到330克/千瓦时,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环境监测体系方面,中央财政对1.5万多家企业实施了污染源自动监控,实现对水、大气环境以及企业排污口等全方位、多层次监控,促进解决了长期以来环境保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难题。
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带动市场,促进节能减排”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示,要把推进节能减排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内容,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支持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加大节能环保领域投资力度。
张晓强也表示:“在资金方面,国家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各级政府也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地方财政资金,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给予有条件的支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排头兵”,节能环保产业自然会从中受益。
国际经验表明,当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以上时,环境质量才能得到实质改善,而我国环保投入占GDP比重到2015年才达到2%,可见我国环保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发展空间广阔。
展望2013年,相关扶持政策及措施的产业影响力还将进一步放大,新的更加细分领域的产业政策也会相继出台,来自政府、市场、机构层面的资金倾斜还会带来更大的机遇和获利空间。朝着专业化、市场化程度更高,产业层次更丰富、更富有活力的既定目标,一幅气势恢宏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