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贫困山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我思故我在第九部分
吴家良
在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逐渐被人们认识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 “低碳发展”、“生活方式”、“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改变能源、经济、价值观,改变传统增长模式,运用创新技术和创新机制,通过低碳发展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 这是当前民族贫困山区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低碳经济的含义
低碳经济发展的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 2003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从表面上看,低碳经济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努力的结果。 本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新变革。 它将全面转变以化石燃料(现代工业文明为基础的能源)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率(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 它着眼于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其目标是低碳高增长。 低碳发展是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来实现的,具体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和消费行为的合理化。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它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进步。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发展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 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人类生存和发展理念的根本转变。
二、民族贫困山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民族贫困山区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当地权益的转变。
第一,发展低碳经济是民族贫困山区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 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看,民族贫困山区当前已进入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 低碳经济的基本内涵符合当前环境和发展的基本形势和战略目标。 对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和参考意义。 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民族贫困山区实现环境与发展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变的必然要求。在民族贫困山区。
其次,发展低碳经济是推动“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 建设“两型社会”的核心是推动经济转型,即从过去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模式转变为“低投入、低产出”。能耗低、污染低、产量高”。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以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业比重,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其次,要调整产业结构,不仅要淘汰落后产能,现有传统制造业要实现清洁生产,还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提高竞争力贫困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要大力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经济发展。 、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因此,从发展途径和目标看,发展低碳经济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致的。 可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第三,发展低碳经济是通过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不断增强环境与经济的协调。 关键是要加快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即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 为了使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必须从主要运用行政手段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核心内容是通过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 制定环境经济政策要从再生产全过程入手,把环境保护融入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 坚持把环境保护融入工业、农业、交通、建筑、服务业等各个领域; 不断创新生产理念,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对传统产业实施生态技术改造,从生产源头和全过程减少环境污染。
第四,发展低碳经济是民族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有一个误区,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放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所以就不能发展低碳经济。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保障钢铁、水泥、电力等供应,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巨大的国内需求。 这些行业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理性。 要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碳强度,促进民族贫困山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民族贫困山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
民族贫困山区要把握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打造发展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党中央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奋斗目标。 这是党中央首次将“生态文明”理念写入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未来几十年,我国将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阔步前行。 这是民族贫困山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历史机遇。
从区域发展状况、自然环境条件和低碳经济基础分析发现,多数民族贫困山区工业化程度较低,高碳经济比重较小。 他们具备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条件和优势。 民族贫困山区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并大力推广应用,实现能源多元化发展,优化能源利用结构,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四、民族贫困山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
民族贫困山区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将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 短期来看,低碳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一是能源需求加速,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难以改变。 当前,许多民族贫困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创造了对重化工产品的巨大需求,进而转化为能源需求的增加。 近年来,能源消费持续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据有关预测,短期内能源消费仍将呈现加速增长的趋势。 从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消费比重过高。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解决环境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将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能源效率短期内难以提升。 一、二、三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 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较高。 低能耗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较低。 目前,只有极少数地区实现了年度单位GDP能耗目标。 由于部分行业仍存在一些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中小企业,且受地方利益保护,这些企业难以及时关闭和转移。 因此,一些地区仍然存在高投资、高消耗、低效率等突出问题,彻底淘汰这些落后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尚需时日。
三是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低碳技术发展面临一定困难。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但低碳技术研发仍面临不少困难。 一方面,缺乏完善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虽然有关部门制定并出台了一些与低碳技术研发相关的优惠政策,但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管理机构的变化以及政策规定的不完善,一些激励政策形同虚设,一些政策难以落实。实施。 并且没有被执行。 另一方面,低碳技术项目特别是大型示范项目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临时拨款和政策性贷款以及国际机构的捐赠和贷款。 稳定的政府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与此同时,金融体系对低碳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不够。 大多数银行不会选择为低碳技术项目提供融资。 即使有的银行实施融资,其信贷额度也非常有限,无法满足低碳技术发展的资金需求。
五、民族贫困山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虽然民族贫困山区发展低碳经济困难重重,但只要做好统筹规划,夯实基础设施,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人口素质,加大资金投入,管理遵循生态规律,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取得经济上的成功。 、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自觉树立低碳发展意识。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普遍认识的新经济形态,是实现资源型社会转型的主题。 因此,必须扩大低碳理念的普及和推广,加强宣传教育,从生产和消费环节减少对碳能源的过度依赖,不断提高公众的节约意识,自觉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法,营造全民参与的氛围。 气氛浓厚。
二是制定规划,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规划是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将低碳经济纳入“十二五”规划和资源型地区转型规划,统筹部署。 从前瞻、长远、全局的角度,确定低碳经济发展思路,为各行业、各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等方面开展低碳经济实践活动提供依据和方向。布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国家颁布的相关能效标准,研究制定符合能源消费分类、节能管理等的地方标准; 制定健全主要用能产品、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定额标准和各类民用建筑能耗定额标准。
三是加快经济转型,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 一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要加大一二三产业发展格局调整力度,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减少对第三产业的过度依赖。经济发展对工业增长的影响。 从而相对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过大需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引入低碳经济模式,为传统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调整优化能源利用结构。 逐步提高天然气利用率,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新能源,推动我市能源结构向低碳、清洁、生态转型发展。
四是大力推广节能低碳技术,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快发展转型,而实现发展转型,重要抓手就是节能减排。 要把节能降耗、集约用地、保护环境、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项目选择的重要标准。 要加大对企业节能低碳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鼓励节能技术、设备和工艺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促进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型方向发展。 2008年11月8日
作者简历:吴家良,云南大学哲学学士,大理州非传统中等职业新闻编辑,大理历史文化实践者。 发表《浅谈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西部地区城镇化战略构想》《建立农村经济市场保障机制》《探索西部地区城镇化之路》等理论文章50余篇。将南涧菜舞文化艺术融入国内外餐饮服务和文化娱乐”。 论文发表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市场报》、《中国改革报》、《经济问题探索》等国家级、省级、国家级重点刊物上。 《无量山情歌》、《大理、徐霞客未竟的崛起》、《金庸无限缘》、《无限樱花》、《怒江之冬》等300余部文学作品,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近现代传奇》等重点文学期刊发表。 出版个人理论研究和讨论论文集《我思故我在》和文学作品集《无量山故事》。 编辑出版《徐霞客在大理未竟的崛起》(散文集)、《南诏二百年》、《大理王朝三百年》(上、下卷)、《山川九百年》和河流》、《徐家往事》等文学、文化和历史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