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习总明确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格局的不断巩固,离不开科技支撑。
2018年4月27日,生态环境部党组(扩大)会议决定,组建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长江中心)。同年12月,《关于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的通知》(环科财函〔2018〕206号)印发,第一批58个驻点城市明确了跟踪研究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组牵头单位和负责人。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国家队”与“地方队”联合进行攻关,驻点跟踪研究,推动长江流域精准治污进程,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了科技支撑。
桴鼓相应,专家团队与地方紧密配合各展所长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国家三线建设战略构想的实施,使四川省攀枝花市成为蜚声中外的西部钢铁重镇。在其所在的流域中,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向家坝等特大型、大型水电站陆续建成,形成了中国水电的“黄金走廊”。
在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中,攀枝花市和水电“黄金走廊”共同被列为长江保护修复的第一区段。
2019年4月开始,攀枝花市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正式开启。
“在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中,攀枝花市是流域源头,驻点工作必须建立在当地政府、专家及科研团队无缝合作的基础之上,方能有为、担当。” 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的负责人、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姜永海说。
如姜永海所言,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牵头的工作组,除了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等优秀的高校团队参与外,还包括攀枝花学院、攀枝花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科研人员在内。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掌握生态环境监测的一手数据资料,对环境质量情况最为了解。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攀枝花学院都有大量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才,可以保证工作的有效推进。”谈及团队组合的初衷,姜永海说。
类似的团队在长江沿岸共有58个。专家学者与地方科研力量紧密联合,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进行“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是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习总重要讲话精神,探索和创立的一种科研组织实施机制。
这一机制以攻关项目管理办公室(行政管理部门)、大气攻关中心/长江中心(技术抓总单位)、跟踪研究工作组(科研单位)、地方人民政府(成果用户)四方签订协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实施。
按照工作安排,58个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通过深入一线和驻地进行研究,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青海省的58个城市协助开展了“找问题、 提建议、 出方案、 做评估” 等科技服务工作。
扎根一线,化解地方“所愁”正是工作重点
2019年4月15日,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安庆市驻点跟踪研究办公室正式揭牌的前一天,安徽省安庆市生态环境局主持召开工作对接会。
“希望驻点组核心成员真正住下来,参加市政府和住建、生态环境、重点工程局等部门的生态环境工作调度会,熟悉安庆市重点工作并实时提出工作建议。”在交流对接会上,安庆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姜奎堂说。
“驻点团队的成员将相对固定,维持5人至6人的规模,长期扎根一线,保证驻点工作的持续性。”驻点技术组负责人、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水环境治理首席专家曾凡棠回应说。
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驻点跟踪研究工作人员介绍,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众多领域休戚相关。想要做好监督服务工作,需要全面了解全市社会、经济、民生等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住下来、沉下去,为的是充分了解地方需求,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在九江,工作组与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现场交流70余次,收集整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资料200余套;开展各类现场调研70余次,行程约4.7万公里,累计处理、分析各类基础数据2.5万余条。
在南京,工作组开展了扬子江干流、重点入江支流常规污染物历史数据分析,同时对扬子江88条重点入江支流及干流水质实地采样调研的前期数据进行分析。
在上海,工作组组织开展了全市主要河湖现场调研、巡查和工程任务措施核查130余次,现场发现问题700余个,形成问题清单并提出解决途径建议,同步反馈至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和河长办……
“驻点工作首先要摸清当地生态环境家底,做到心中有数,扮演好驻点城市的情报站、参谋部和督导队这3个角色。”曾凡棠说。
如曾凡棠所言,58个驻点工作组深入一线开展广泛调研,了解真实情况,真正将驻地“所愁”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硕果累累,找到病根开出良方
“开展驻点跟踪研究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生态环境部对地方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 谈及驻点工作,湖北省咸宁市副市长吴刚表示。
高层重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精准解决突出的水环境问题。
以境内的斧头湖为例,因其为城区生活、生产废水的主要收纳水体,自2015年以来,斧头湖总磷浓度为Ⅲ类或Ⅳ类水平,达不到Ⅱ类考核要求。
围绕斧头湖水质改善,咸宁市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并不明显。针对斧头湖流域面积大、水质考核要求高的现实情况,如何有效、快速地改善斧头湖水环境质量,成为咸宁市面临的一大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工作组通过“送智到市”的形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参加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斧头湖水质提升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会议,先后提交了斧头湖入湖河口湿地建设建议和咸宁市斧头湖流域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并上报咸宁市政府。
“市委、市政府热烈欢迎并高度重视驻点跟踪研究工作。工作组进驻咸宁是咸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及时雨’。通过向工作组求医问药,切实解决咸宁市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吴刚说。
“及时雨”覆盖的面积,并不仅限于咸宁。
贵阳工作组开展洋水河流域磷污染来源解析与精准治理。治理后的洋水河出境断面总磷浓度稳定在0.2mg/L以下(2018年平均为0.35mg/L),解决了60多年总磷浓度超标的老大难问题。
乐山工作组编制《乐山市茫溪河流域2020年度污染防治攻坚方案》。2020年,茫溪河水质出现明显改善,水质类别由Ⅴ类提升至Ⅳ类,主要污染物总磷浓度同比降低23.6%。
重庆工作组针对濑溪河、临江河等水质不达标问题,通过污染源识别,编制达标方案和分区管控措施,有效支撑了濑溪河、临江河等流域2020年水质考核目标的实现。
……
功夫不负有心人。“十三五”收官,长江水环境质量成绩“亮眼”:截至2020年底,长江干流历史性地实现全Ⅱ类及以上水体。
两年多时间里,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互动,把脉问诊开药方,提出针对性、科学性、操作性强的“一市一策”水环境综合解决方案。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