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2017山东空气污染防治蓝天多了为什么

□王金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眼睛,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生态环境。” 正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为我省推进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2017年以来,我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加强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取得实效,常态化环境治理建设不断推进推动,社会“大环保”格局基本形成,实现了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气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环境保护是千年大计,必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而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主要任务的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 2017年以来,中央铁腕治污,省委、省政府多措并举,我省成就了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好气质”。

12月公布的各省绿色发展指数中,山东省位居全国环境改善指数前5位

很多人还记得2016年的那场大雾霾,尤其是2016年底前后持续十几天的雾霾,让人们更加意识到了大气污染治理的紧迫性和严重性。 据统计,2016年,我省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分别位居全国倒数第四、第五位。 济南作为省会城市,在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垫底。 第9名,但德州等未列入排名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更差。

2017年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乘着中央环保督察东风,新一届省委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向大气污染宣战,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环境保护问题突出,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7年前11个月,全省“蓝天白云、星光闪烁”天数同比增加18.8天。 2017年1月至10月,我省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浓度分别为54微克/立方米、102微克/立方米、23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分别同比。 分别下降11.5%、10.5%、32.4%和2.8%。 11月份,采暖季开始,我省PM2.5平均浓度仅为5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7.3%; PM10平均浓度为117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0.7%; 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为22微克。 /m3,同比提高35.3%; 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47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从前11个月的总体情况看,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54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同期改善12.9%。这也使山东省成为全国七大污染源之一。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PM2.5改善最大的地区。 《2013年山东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显示,2013年我省PM2.5年均浓度为98微克/立方米,短短4年下降了44.9%。 在12月份公布的各省绿色发展指数中,山东省位居全国环境改善指数前5位。 该指数由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中组部等部门联合编制,客观反映了我省在大气污染防治等环境改善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 正是这些努力,保证了2017年秋冬特别是采暖季以来,“蓝天白云、星星闪烁”从过去的“奢侈品”变成了“柴米油盐”,从从“稀有客户”到“老客户”; 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满意度、环境的幸福感大幅提升,使群众对“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成效更加赞叹,对雾霾天气的抱怨减少; 对治霾工作的赞扬多了,对政府环保不作为的批评少了。

秋冬以来“好气质”的涌现,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坚定不移、坚定不移地实施治污铁腕,加大投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自上而下的环保督察整改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良好环境的实现需要艰苦的努力和痛苦的选择。 2017年秋冬以来我省取得“好气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2017年以来,针对我省环境保护突出问题,省委常委会先后召开6次专题会议,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研究。 如果算上包括部署环保工作在内的省委常委会会议,就有16次之多。 会议研究是首要任务,关键是决策落实。 对于重大环保问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部署、亲自实施。 据统计,2017年以来,省委书记、省长已就环保工作作出100余条批示。 他已发出指示150余次。

铁腕治污毫不松懈。 2017年以来,针对我省环境污染突出问题特别是大气污染突出问题,新一届省委在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之前就提前谋划。 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高层动员会还制定了实施细则,展现了保护绿水青山、确保人民群众享有更加优美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比如,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截至12月20日,全省17个市共排查“散乱污”企业85144家,其中84944家被查处。已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高达99.77%。 我省是煤炭大省,约占全国的12%。 针对小燃煤锅炉造成的大气污染,全省共淘汰小燃煤锅炉38953台,完成率100%。 “清除”。

加大投入推动整改提升。 山东省虽然是经济大省,但产业结构重、暗能源结构等问题严重。 传统工业占全部工业的70%,重化工业又占70%。 山东省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 占煤炭消费总量的70%以上,居全国首位。 在这样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下,要进行大气治理,自然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能源效率的提高。改造和完善环境治理设施。 据统计,山东省政府已投入9亿元,补贴7个输电通道城市的清洁能源替代项目。 截至2017年12月20日,全省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共249台,共计7615万千瓦; 上述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也分别完成822台和1147台,完成率分别为97.3%和91.8%。 针对煤炭大户汽车运煤造成的污染,我省加快进厂铁路建设,推动煤炭大户铁路运煤铁路建设。 预计这些铁路建成使用后,可实现货运。 运力1.1亿吨,相当于110万(次)柴油卡车的运输能力,将大大减少煤炭运输造成的空气污染。

加强环境保护督查整改。 环境问题具有显着的外部性,不少排污者存在走私、弄虚作假、瞒报等机会主义行为。 2017年,我省利用中央环保督察契机,加强对各市、区县的督察,推动地方整改。 截至10月31日,中央督察组下达的8170件环保举报已全部解决,责令整改企业10073家,立案处罚企业1471家,立案调查61起,拘留76人,已约谈1186人,追究责任1268人。 地方政府和排污企业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同时,根据大气环境状况,我省将及时启动针对重污染天气的污染防治应急响应,确保不发生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件。 据统计,10月以来,山东已启动5次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 累计停产企业26612家,限制生产企业15976家,停工建设工地10295个,累计出动环保系统执法人员检查企业102951人次。 家访128,627人次,工地检查31,989人次。

我省延续好天气、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基础不断巩固,向好态势趋于稳定

对于2017年大气环境的变化,人们在赞叹、享受空气质量改善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忧和疑惑:秋冬以来的好天气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 雾霾天气会“卷土重来”吗? 笔者认为,我省持续好天气、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基础不断巩固,向好态势将更加稳固; 同时,严格污染治理不会改变全省经济发展趋势,从长远来看反而会促进经济发展。 环境红利不断增长。

一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的社会共识不断增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多次强调要“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眼睛,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生态环境。” 正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为我省推进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特别是各级环保督察和常态化机制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省委开展环境治理的决心空前、力度空前、成效空前,传播绿色发展理念,展现了保护环境的坚强决心。 这些必将使走绿色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共识在齐鲁落地生根,形成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共赢的思想基础。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赢得局面。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环境保护的效果能否长期持续,根本上取决于制度的约束性和刚性。 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修订“史上最严环保法”、实现全省覆盖环保督察力度不断加强。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结合山东环境治理实践,我省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山东省环境保护协商办法》、牵头推广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生态补偿机制。 这些为巩固环境治理成果、形成长效机制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取得实效。 资源环境问题本质上是发展方式问题。 大规模投资、大规模排放、大规模污染等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是造成各种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 新一届省委提出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之一。 这意味着未来经济发展的绿色化、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将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 与此同时,2016年山东产业结构总体实现了“三二一”转型。我们正在积极推动外资进入山东、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气改气”等措施。 ——“煤改电”、“电改煤”工程、环保、安全等行业淘汰标准有效落实,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稳步推进,新产业等经济发展新动能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正在形成。 这些都可以帮助我省避免环境治理影响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 为发展与环保“双赢”奠定基础。 2017年1月至11月,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耗下降3.5%,连续四个月保持下降趋势;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量连续五个月保持下降趋势,表明我省绿色发展基础不断完善。 压实。

四是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有利于推动治理常态化,带来环保红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越来越强烈。 2017年以来大气污染严控带来的“好气质”,让群众、企业、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大气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实实在在的成效。 这将坚定社会各界推进环境治理的信心和决心,也将加强社会各界对环境治理的监督。 形成浓厚的社会监督氛围,为推进环境治理常态化奠定社会基础。 同时,通过环保标准推动去产能,可以淘汰一些低端、落后、高污染、“散乱脏”的产能,净化市场空间,为新兴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新机遇。高端、先进、符合环保要求的新驱动。 提供成长的基础。 因此,环境治理效应的显现可以产生促进经济增长的环保红利。

五是社会环境保护格局基本形成。 环境保护具有明显的外在特征和公共产品属性。 因此,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世界发达国家实现环境治理的重要经验。 近年来,我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多元化的“大环保”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特别是2017年开展的环保督察,成为我省“大环保”格局形成的重要推动力。 大大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包括大气污染治理在内的环境保护的重视,提高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度。 ,贡献出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享受更加优美的环境,不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但客观地说,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一项长期工程。 环境污染不是一天造成的,环境治理不是一天完成的,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因此,2017年秋冬以来的“蓝天白云、星光闪烁”的好天气虽然有“基本面”支撑,但不能完全排除某些特殊条件下雾霾等重污染天气再次出现的可能性。排除。 环境治理不仅不会长期影响经济发展,还会为经济发展带来环境红利。 但短期来看,可能会导致部分企业倒闭。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是经济发展淬炼成钢、凤凰涅槃的过程,也是我们必须经历的阵痛。 因此,一方面要坚定信心和决心,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持清醒认识,对空气污染反弹保持足够警惕,丝毫不能放松。 同时,要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培育经济发展绿色动能,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作者为山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