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大气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将重点打好臭氧污染攻坚战等三大标志性战役

今天的文字

“十四五”时期是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五年。

近日,生态环境部召开10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经过近年来的治理,我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据了解,2017年以来,针对重点地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我国连续四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行动,成效显着。 2020年秋冬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细颗粒物(PM2.5)浓度较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37.5%和35.1%,重污染天数分别下降70%和65%。 人们有一种蓝天白云的获得感。 幸福感显着提升。

“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情况较好,但我们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不容乐观。”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先锋说。 主要表现为以下困难:

一是PM2.5浓度仍处于较高水平,距离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这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

二是重污染天气仍将频繁发生,特别是秋冬季节。 在重点地区,重污染天气不仅影响大家的感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三是夏季部分地区特别是重点地区臭氧浓度呈缓慢上升趋势。 我们还没有彻底解决PM2.5的问题,也没有解决重污染天气的问题。 现在臭氧问题又出现了。 我认为这是当前大气污染治理面临的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这也是我们秋冬季节继续努力的原因。

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该怎么办? 吴先锋表示,我们现在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要求,制定第三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3年的“大气十项措施”、2018年的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及现在的“十四五”第三轮行动计划,将重点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一是全力奋战消除重污染天气。 切实解决老百姓的“心肺问题”。 我们要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将重污染天数比例降低到1%以下。 主要措施是坚持标本兼治。 除了产业、能源、交通、土地利用等结构调整优化外,还有标本兼治的措施。 结合空气质量预报,及时启动一些重污染紧急联防联控措施,坚定不移减少污染物排放。 我们的可控措施是减少排放。 在气候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如何更多地减少排放,从而有效消除重污染天气。

二是打好臭氧污染攻坚战。 大家都知道,臭氧的主要前体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因此,“十四五”规划将这两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进行控制,并大力削减这两种污染物的排放。 前体。 通过减少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臭氧将得到极大改善。

三是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攻坚战。 为什么要单独提柴油车呢? 柴油车污染不仅影响PM2.5的形成,还影响臭氧的形成,不仅在秋冬季节,在春夏季节也是如此。 可以说,机动车排放始终是影响全年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随着固定源管理体系的完善,机动车的管理仍存在诸多不足。 这几年,我们也尽力弥补不足。 我们要通过这次标志性行动,重点统筹车、油、路,打好柴油车污染攻坚战。 汽车方面,推广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 油的管理也非常重要。 劣质机油会对机动车后处理装置造成致命的损害。 如果使用劣质油,正常机动车辆的环保装置基本上会很快被破坏。 销毁相当于直接排放,因此对劣质油品的打击将以黑色加油站和非标油品为重点,并形成部门联动机制进行打击。 此外,我们还会关注道路的调整和交通结构的调整。 要把更多的大宗货物中长途运输转向铁路、水路、新能源汽车、管廊等清洁运输方式。 通过油、路、车统筹管理,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减排攻坚战。

全文记录| 生态环境部召开10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