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25年绿色低碳理念进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

近日,教育部印发《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教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将采取针对性措施,构建特色鲜明的国民绿色低碳教育体系,自上而下、内容丰富,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体系。 碳发展理念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行动基础。

实施方案要求,到2025年,在大中小学普及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和绿色低碳发展规范,绿色低碳理念走进全民大学、中学、小学的教育体系; 相关大学将初步建设碳达峰和碳中和相关学科和专业。 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着提升。 到2030年,实现学生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系统培养和养成,形成较为完善的多层次绿色低碳理念教育体系并贯穿青少年成长全过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机构将达到碳中和的顶峰,成为一流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机构。

将绿色低碳发展融入教育教学

将绿色低碳要求纳入国民教育各阶段课程教材。 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全面融入全民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和碳达峰、碳中和知识普及。 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系统规划、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方法,鼓励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教材。 学前教育阶段重点通过绘本、动画启发孩子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 基础教育阶段,在政治、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教材中普及碳峰和碳中和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在高等教育层面,加强理、工、农、经、管、法等学科融合,建立涵盖气候系统、能源转型、产业升级、城乡建设、国际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的碳峰碳中和、外交等领域。 核心知识体系,加快跨领域综合知识图谱编制,编写一批碳达峰与碳中和领域优质教材,形成优质资源库。 职业教育阶段,逐步设立碳排放统计核算、碳排放与碳汇计量与监测等新兴专业或课程。

加强教师绿色低碳发展教育培训。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范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学院要把碳达峰、碳中和最新知识、绿色低碳发展最新要求、教育领域纳入师范生课程体系,校长培训、师资培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责任使命等,推动教师带头树立绿色低碳理念,提高传播绿色低碳知识的能力。 将党中央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绿色低碳发展相关内容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通过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宣讲、专家报告、座谈会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学习探讨绿色低碳发展,增强大学生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重要性的认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走进思想政治、走进课堂、走进头脑。 统筹线上线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公众号的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

加强绿色低碳相关专业学科建设。 根据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需要,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加强相关领域学科和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支持高等院校有条件有实力加快储能、氢能、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碳排放交易、碳汇、绿色金融等学科专业建设。 鼓励高等学校开设碳达峰和碳中和入门课程。 建设一批绿色低碳领域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示范性能源学院,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大绿色低碳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鼓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产学合作、协同教育项目,组建碳峰碳中和产教融合发展联盟。 引导职业院校增设相关专业。 到2025年,全国绿色低碳领域相关专业不少于600个。根据需要出台专业教学标准,支持低碳建筑、光伏、水电、风电、环保等高职院校。 加大对碳排放统计核算、计量监测等相关专业领域的投入,充实师资队伍,推动生态文明与专业标准相结合,将专业资格与专业认证绿色标准相结合,完善课程体系和实训条件,规划和实施打造100种左右相关课程教材,适当扩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让绿色低碳实践成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 创新绿色低碳教育形式,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开发优质教育资源,普及相关知识,开展线上活动。 以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主题宣传节点为契机,组织开展主题班会、专题专题会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等,持续开展节水、节电、节约粮食、垃圾分类、校园绿化等生活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从小就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觉践行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 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深入厂矿企业、农村社区,通过实地参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撰写调研报告等方式,了解碳达峰和碳中和进展情况。

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提升教育服务贡献

支持高等院校开展碳达峰和碳中和科学研究、政策研究和社会服务。 加强碳达峰与碳中和相关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创新平台培育,形成一批研究团队,加快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绿色低碳相关领域。 新突破。 引导高校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组织专业力量,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开展前沿理论和政策研究,为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将绿色低碳发展融入校园建设

鼓励全国学校开展校园能耗调查,建立校园能耗监测系统,对校园能耗数据进行实时跟踪和精准分析,建立覆盖校园能耗的节电、节水、节气制度。校园能源消耗及师生学习、工作需求。 以及倡导绿色出行的综合校园能源管理系统。 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校园教学、科研、基础设施、物流、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物流领域的智能化、动态能源管理。高等学校绿色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在新校区建设和现有校区改造中优先采用节能减排新技术产品和服务。 先进的节能新能源技术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于校园建设和管理领域。 (央视记者 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