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以下标准。
首先,生态旅游对环境的限制作用必须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将生态旅游的环境约束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即环境承载力的控制。 承载力是指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对人类活动的缓冲阈值。
人们对环境系统的自我调节水平直接关系到自然环境的发展和旅游资源的开发。 它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指标,也是从政策目标向具体目标转变的关键。 虽然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还与其他指标相关,例如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否因生态旅游的发展而得到改善、资源消耗和资源贡献是否得到优化等,但本质上,这些指标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环境的控制力和约束力的影响。
因此,在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保证可再生资源系统的恢复,在补偿和恢复的范围内减少消耗。 如果损失超过再生能力,可再生资源最终将耗尽。 不可再生资源应尽可能减少消耗,适当重复利用,并开发高技术水平的替代品。 只有实现生态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保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既满足当代生态旅游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利益。
二是实现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生态旅游要促进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个利益”的和谐发展。 首先,应获得适当的经济效益。 如上所述,旅游业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发展生态旅游,借助环境资源的适当开发利用,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一方面可以满足游客对旅游经济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旅游开发商和当地居民的需求。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条件,也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 如果没有投资者和开发商的经济支持和帮助,单纯保护环境是很难的。 但如果不能解决资源浪费和过度使用的问题,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和浪费。 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尽量保证生物环境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的主体由游客、开发商和当地居民组成。 游客直接从旅游中获得更高的生活品质,达到追求知识的满足,完成自我提升和享受的目标; 旅游开发商和当地居民分享更多旅游利益。 当然,这个份额应该是公平的。 只有满足这三个主体的需求,生态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些利益一方面相互促进,另一方面又相互制约。 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获得生态效益的基础; 优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 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受到影响,都会在短期或长期内对其他两个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发展产生影响,从而制约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由于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特殊要求,如果三者发生冲突,保持良好的生态效益必须是第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