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京津冀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的107微克/立方米下降65.1%,PM2.5平均浓度下降60%以上十年来,京津冀大气治理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近十年空气质量发生巨大变化,北京市民邹毅最有发言权。 从2013年开始,他开始了一项记录:每天同一时间站在窗前,拍一张窗外的照片,“一目了然”地反映区域空气质量的变化。 “可以明显看到灰色在逐渐减少,深蓝色和浅蓝色逐渐增加。当3852张照片聚集在一起时,直观和震撼的感觉胜过千言万语来表达。”
镜头见证蓝天的回归。 2014年,官方公布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 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京津冀地区有8个城市上榜。 2023年1月,同样的名单再次公布。 京津冀地区不仅没有城市上榜,河北省张家口也跻身全国空气质量最佳前十名,北京则跻身前二十名。
打造蓝天,必须统筹地方污染治理和区域联治。 同标准、齐心协力,通过协作机制、联合执法、统一标准等多方面的深入合作,京津冀清新空气的美好画卷正在不断绘制,生态环保环境保护正面临历史性转折。 性的、全球性的变化。
2014年APEC会议期间,天空晴朗,秋色宜人。 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APEC花坛在蓝天下显得更加美丽,以最美的姿态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和朋友。
APEC蓝,首次见证区域合作力量
2014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 欢迎宴会上,习近平主席对来宾们说:“这些天我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北京的空气质量怎么样。 希望雾霾能小一点,让远方的客人能够来到北京。 感觉舒服多了。”
蓝天白云已成为北京及周边省市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 2013年,北京市牵头与周边省区市成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合作组。 APEC会议期间,首次尝试区域空气质量磋商。 “半个月来,各方通过视频会议通报了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情况,并安排了三地之间需要协调的工作。” 深耕生态环境领域24年的北京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实验室主任李云亭回忆道。 当时,环保部还派出16个督察组进行督导管理。 北京、河北、天津联合行动。 三地不少城市采取了一系列非常举措,空气质量改善取得明显成效。
2014年11月1日至12日,北京空气质量指数为优,雾霾消退,蓝天灿烂。 市民们纷纷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蓝天的照片。 网友将这段时间的蓝天称为“APEC蓝”。 诞生于微信朋友圈的“APEC蓝”一经问世就成为热词,让大家看到了通过区域合作改善空气质量的可能性。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出现了‘APEC蓝’。这次压力测试证明,只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定决心,就可以实现‘APEC蓝’。” 、、、生态环境是可以治理的,不是绝症。”
一场三地共同治理大气污染的蓝天保卫战已经打响。
协同执法 让违法行为无处藏身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总队第五支队队长蔡金娜是环保战线上的“巾帼英雄”,在环境执法战线上工作了近20年。 作为负责固定源执法的一线队员,蔡金娜最常与污水处理公司打交道。 她告诉记者,一些污染企业会选择在行政交界区生产,这给执法带来一定难度。 这时,区域协调就成为非常重要的手段。
蔡金娜回忆,2019年10月,北京环保督察在日常执法中发现,在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石亭镇交界处有一处非法石材加工厂,现场碎石。 、筛分等生产设施,设备电源打开,有大量砂石。 “当时,现场的砂石料堆积如山,没有任何遮挡,场面确实令人震惊。” 根据现场保存的账本,执法人员发现该公司仍在销售砂石料。 但北京、河北乡镇政府却声称,这家石材加工厂属于对方管辖范围。
针对该采石场管辖权不明确,导致监管责任不清的问题,北京市环境监察总队当时要求房山区主动联系河北省涞水县,启动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共同查处采石场违法问题。
“经两地联合调查,确认该石材厂位于河北省行政管辖范围内,但大部分土地权属北京。” 最终,房山区、涞水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两地乡镇政府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大石窝镇政府、石亭镇政府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各部门根据土地权属划分监管职责,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对违法建设的厂房、设备进行拆除。 随后,境内拆除了石料厂房及主要设备,并对储存的砂石进行了有效覆盖。 现在,房山区大石窝镇政府在原址上植树造林,当地环境发生了彻底改变。
自2015年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合工作机制正式成立以来,三地生态环境部门每年轮流召开联合执法工作会议,推动定期会商、联合执法、联合检查、联合监管、信息共享。 联合执法。
现在,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从省(市)级转移到区(市)、县级。 北京市通州区、延庆区等,河北省廊坊市、张家口市、河北省武清区、滨海新区、廊坊市、唐山市均开展联合或联合执法一地吹哨、三地联动,共同严厉打击边境地区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标准协作,一把尺子测量到底
“踩油门,再踩油门!” 在大兴区风河营北京检测站,检测人员正在对一辆14米长的重型卡车进行尾气检测。
“1.42”,连续4次测试后,不透光烟度计报告了测试结果。 法定限值为1.32,这意味着重卡尾气排放超标。
过去,如果车辆被发现尾气排放超标,北京环保执法人员通常会对其进行罚款并劝退。 自2020年5月1日起,《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防治条例》在京津冀地区同步实施。 根据规定,生态环境部门将发出维护检查提醒。 10个工作日内维护检查合格才能取消该号码,否则将进入超标排放“黑名单”。 如果天津超标的大货车在北京被检查,京津冀生态环境部门可以通过机动车超标数据平台查询该车辆的超标信息。 今后,这辆车无论行驶到北京、天津还是河北,都会受到集中检查。
2020年1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防治条例》。 河北、天津也相继通过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防治地方法规,将于2020年5月1日同步实施。在加强机动车排放执法方面,三地各地真正做到统一标准、联防联控。
在京津冀共创蓝天征程上,标准协同意义重大。 区域统一标准的出台,摆脱了行政区划的限制,“一把尺子丈量到底”,解决了管理规模不一的问题,提高了协同治污的效果。
徐浩,北京市通州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队员。 作为河北省廊坊市通州区和大厂县轮换干部,他将于2022年1月赴河北省大厂县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
徐浩参照北京标准,积极帮助大厂县企业改变原有高耗能生产模式,推行绿色低碳生产。 他还将加油站监管的“通州经验”推广到大厂县。 大厂县22家加油站全部安装油气回收在线监测设施,利用油气回收在线监测实施分类监管,无需频繁现场检查。
目前,通州、大厂已建立重污染预警联动、重大事件保障、超标车辆信息通报、水环境信息共享等机制,环境治理应急联动水平逐步提升。
2018年以来,京津冀连续四年印发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建联防联治年度重点工作措施。 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立法、规划、标准、执法“四个协调”。 ”。
除了同步实施《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排放防治条例》、《建筑涂料和胶粘剂中挥发性有机物限量标准》等政策外,北京、天津河北正在编制的“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专门设立“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章,进一步明确了重点任务和重点京津冀生态环境共建、联防、联治措施。
京津冀通过区域合作,互利共赢,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变。 三地PM2.5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10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37微克/立方米,十年间下降了60%以上。 生态红利也不断显现。 2022年,京津冀地区GDP总量将达到10万亿元,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前的1.8倍。
碧水蓝天的美好生态画卷,正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