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卢亚宁
编辑| 苏建勋
如果你出去货比三家,你会发现很多产品都开始做绿色的事情了。
耐克使用工厂边角料和产品回收材料来制造新鞋。 鞋面由回收的塑料水瓶、T恤和废纱线制成。 这些鞋子不仅更轻,而且碳足迹也更小。
康师傅、可口可乐相继推出“无标签裸版”产品,放弃了瓶子上的塑料标签。
植物性产品也开始崭露头角,植物肉、燕麦奶等逐渐出现在超市货架上。
还有用蘑菇菌丝制成的衣服、用废弃广告布制成的袋子……
绿色消费潮流正在悄然渗透到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Nike Space Hippie 产品由回收材料制成。来源:公司官方
当谈到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宏大而遥远的叙述,很难与自己直接联系起来。 但当环境危机不断侵袭正常的生产生活时,更多的人开始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
归根结底,环境问题源于资源消耗,而消耗是资源直接消耗的过程。
以碳排放为例,消费端的碳排放与千家万户、亿万个人的行为密切相关。 中科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居民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53%; 联合国也指出,家庭消费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
消费品企业作为供应链与消费者之间的重要环节,承担着整个行业减排的重要责任。
在这种绿色可持续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品牌主动走向“绿色”。
当代年轻人不环保就不会买单
凯度2022可持续发展指数研究显示,全球57%的消费者认为资源浪费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中国消费者对此更加坚信(64%),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凯度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主管李岩向36碳网表示,“圈子文化”是推动绿色消费的重要原因,体现了消费者对社会认同的重视。
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圈层文化的影响更为突出。
从年龄结构来看,我国消费主力目前正从“千禧一代”向1995年以后出生的“Z世代”转变。据统计,我国“Z世代”约有2.7亿人,占全国19%的人口,支撑着4万亿元的消费市场,他们的消费需求也将引领未来的主流消费趋势。
“Z世代”是伴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智能手机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拥有相对较好的成长物质条件。 他们不再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是更注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融入更多对社会价值的思考。
“更多的年轻人会思考自己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会关注自己在生活用品、吃住行等方面选择的产品对气候的影响。从OATLY电商平台的消费者反馈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可持续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莱日益成为消费者购买植物性饮料的驱动因素之一,而且这一趋势还在持续增长。” OATLY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负责人林春燕告诉36碳网。
OATLY燕麦奶制品。来源:视觉中国
可持续消费的趋势持续蔓延至社交媒体平台。
环保博主“一宝宝”是一位倡导可持续生活的95后女孩。 她自称是环保享乐主义者,经常在小红书、哔哩哔哩等平台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 比如,她在家里养了300多条蚯蚓来降解餐厨垃圾,用小型“家庭堆肥厂”实现了无痕生活闭环。
“一袋”希望将环保变成一个利益圈。 如今她在B站拥有近7万粉丝,还建立了名为“无痕生活|可持续极简主义”的豆瓣群,吸引了超过3万名年轻人参与可持续生活的分享和互动。
看似小众的绿色消费群体实际上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规模,甚至在圈内产生了很多KOL,并建立了自己基于圈子文化的“互联网精神家园”。
B站“一袋”发布的部分环保视频。来源:B站
“可持续消费”看似高大上,但实际上门槛并不高,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实际践行了它。
比如,日常膳食避免一次性浪费已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美团外卖一直有‘免餐具’的产品功能。2020年,我们制定了到2025年推动1亿消费者践行可持续消费行为的目标。去年我们发现有超过2亿用户使用了这个功能,所以目标已更新。” 美团青山项目高级经理黄培坤告诉36碳网。
另一个例子是自带杯子去买咖啡。 咖啡连锁品牌“Manner”自2015年成立以来,推出“自带杯立减5元”促销活动。 仅需10元即可购买一杯美式咖啡,让消费者支持环保的同时又省钱。 如今,这家最初只有2平方米的店,已发展成为遍布北京、上海、广州的连锁咖啡店,激励更多人践行环保。
Manner鼓励消费者自带杯子来喝咖啡。来源:公司官方
36碳走访了多家零售超市发现,尤其是在食品和个人护理领域,有不少以有机、天然、健康等绿色属性为卖点的产品。
但我们也发现绿色产品种类繁多,如何鉴别产品的环保真伪成为了新的问题。 当我们践行可持续消费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洗绿假象下,环保意识与行动仍存在剪刀差
2023年7月,特斯拉、新希望、H&M、三元食品等知名品牌被列入黑名单——“中国洗绿名单”,主要是因为这些企业在生产绿色产品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红线。
该榜单由南方周末发布,涵盖乘用车、食品、化工医药、养殖、建筑、服装等领域的9家企业。 该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舆论关注。
例如,奶牛养殖企业新希望在2022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强调绿色发展理念,并声称严格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但当年仍收到多起环境罚款,金额和数量均位居养殖行业前列。
特斯拉在各领域推进低碳布局的同时,也因废气控制违规而受到美国环保局的处罚。 它还因未能宣布低碳战略而被从标准普尔 500 ESG 指数中剔除。
从这些洗绿案例中不难看出,虽然绿色消费已成为趋势,但消费者也变得更加聪明、理性。 公众的监督更注重细节,不仅仅是公司的对外宣传,更深入到具体的信息披露和实际结果。
因此,企业要想占领这群消费者的心智,就必须更加透明和真诚。
来源:南方周末
尽管企业正在走向可持续发展,但消费者的意识和行动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即更多的人开始认同可持续消费的理念,但并没有采取相应的行动。
李岩将这种现象称为可持续消费中的“价值行动剪刀差”。 在中国,这一差距约为22%。 这件事情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 除了价格因素外,还有绿色产品的可及性、消费者的意义感等,这些都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产品的可及性是一个关键方面。当消费者想要购买绿色产品时,该产品是否容易找到?环保替代品的产品质量是否可以接受?尤其是深入到某些细分品类时,绿色产品的可及性仍需提高。”弥补了。”李岩说道。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消费者的参与感是否得到满足。 当消费者看到自己的绿色行为能够真正实现环保时,就能获得强烈的心理认同感,产生更强烈的绿色消费动力。
产品环境信息公开就是其中的一大体现,利用更加透明的环境数据为消费者营造意义感。
比如,今年地球日,燕麦奶品牌OATLY与盒马推出了全新联名产品“燕麦星球冰淇淋”。 经计算,每个燕麦星球冰淇淋可减少二氧化碳12.64克。 林春燕表示,产品生命周期评估(LCA)可以比较不同产品的环境属性,让消费者更方便地做出绿色选择。
欧莱雅集团也做出了类似举动。 欧莱雅今年设计了视觉化产品环境标签——“产品环境影响五调色板”,根据环境属性将产品分为“三六九”,并披露整体环境得分、碳足迹和水系统中每个产品的足迹、生产和包装条件以及产品社会责任信息,让消费者从标签信息中识别绿色产品。
欧莱雅产品环境影响调色板。来源:公司官方
俗话说“每一次购买都是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绿色消费已被普通百姓视为对地球的一点小贡献。 然而,尽管可持续消费意识不断增强,但要落实到行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弥补中间的叉子,并不完全取决于消费者自己,而是一个涉及行业监管、企业实践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 当环境问题的责任落到每一个消费者身上时,整个社会体系也应该提供更加多元、可及的环保选择。
9月25日,36氪将在上海举办首届“Going Green·36碳可持续价值大会”。 我们将与耐克、索尼、玛氏、戴尔……等一批行业巨头共同探讨低碳新消费趋势、新政策动向和前沿新实践。
9月28日至10月6日,36碳还将联手潮流活动平台“Go Go”,共同推出“2023CHiLL低碳生活节”,届时将有近百家消费品牌、大学、低碳社团、和艺术家。 、博主(如耐克、可口可乐、Vegeya等)通过时尚展台、互动装置、线下活动等丰富有趣的形式,向消费者传递最前沿的低碳生活理念。
活动仍在招募中。 如果您也想在这个秋天与我们一起打造“低碳生活新实验”,请联系我们! 详情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我们将有专人与您沟通。
活动仍在招募中,欢迎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