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以前我们靠山吃饭,现在我们管山、保护山。
金秋时节,廊坊市三河东矿管理区五期工地,数十台挖掘机、运输车、压路机来回穿梭,发出轰隆隆的声音。 已经种植的树木和灌木郁郁葱葱,与旁边光秃秃的灰色岩石和土壤形成鲜明对比。
预计今年年底,全市开采40年以上、面积22平方公里的废弃矿山全部披上绿衣。
“我们靠山养民,靠水土养民”。 多年前,河北这个矿业大省,在“高光时刻”,就有2万座矿山。 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河北多地人民养起了“钱袋子”,但也失去了“美好生活”:山体破坏、植被破坏、河水污染、事故不断。
“我们坚决反对缺乏管理、肆意乱采、破坏环境的乱采乱挖,对严重破坏地下水和生态环境的矿山要坚决关闭。” 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矿山环境问题。
依法实施矿山减量管理并移交审批权限。 2018年,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加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我省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同年,河北省启动露天矿山污染持续整治三年攻坚战计划,明确要求两年内对1024个不达标露天矿山继续停产整治。年; 责任单位通过恢复绿化、改造利用、自然恢复等方式对消失矿址进行综合治理。 计划到2020年底,责任单位遗失矿山痕迹综合治理率(根据2015年河北省矿山环境调查结果)达到50%以上。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全省矿山环境整治大力推进。 张家口市提出建设“无矿城市”目标; 承德、唐山两市向自身施压,提高环保标准和整改标准,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秦皇岛市结合全球旅游城市建设,深入推进露天矿山整治,对不达标的矿山进行整顿。 企业必须坚决关闭。
经过不断努力,河北山地治理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固体矿山数量已由2001年的10367处下降到目前的2186处; 修复绿化主体损失的露天矿场2704处、14.5万亩。 全省58个矿山被国家矿山认定为绿色矿山。
多种模式治山,实现多元化投资
绿色是矿山环境治理和恢复的底色。
近日,在青龙满族自治县马泉泉镇光彩沟村矿山管理恢复现场,200多米长的山坡被网线分割成大小均匀的方格。 每个方格内有70多个填充物,里面填满了土和草。 装种子、灌木种子等的袋子。袋子上覆盖着大片绿草,曾经裸露的山峦又恢复了生机。
这是一种称为种植生态袋的岩石边坡植被恢复技术。 铺设当年即可重新绿化植被,可有效保护边坡、防尘,后续处理效果良好。
不仅是秦皇岛,唐山市也在复兴植被,实现矿山环境治理和恢复,培育“生态花卉”。 本市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主要交通线(铁路、公路)两侧和城市(镇)建成区周边为重点,统筹安排历史矿山遗址修复管理。 今年将建成100个矿场。 负责消失矿山绿化管理任务,实现绿化面积5170亩。
事实上,修复“受伤”的山并不容易。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河北省被责任单位破坏的露天矿场共4330处(面积30.49万亩),管理规模较大。 由于北方气候条件较差,雨水少,山上水土保持和植被生长困难。 再加上不合理开采造成的后遗症,矿山环境治理更是困难重重。 此外,矿山环境治理投入巨大,仅靠有限的财政资金难以为继。
山地管理问题到哪里去解决?
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并举——
河北按照“耕则林、耕则耕、草则草、建则建、绿则美”的原则,实行一地一策。 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的预期效果,提出了矿山复绿、农用地、建设用地、空间再利用、休闲公园、文化景观、采矿与管理、矿山公园等多种矿山环境管理模式。 同时,进一步优化综合治理途径和方法,通过恢复绿化、改造利用、自然恢复等措施,科学有效地开展矿山综合治理。
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2019年,经省政府批准,河北省设立省级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对列入三废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给予补助。河北省露天矿污染持续改善年度攻坚方案每年年初,省级补助资金根据失地矿址管理恢复责任单位的任务量,及时向市县下达。
数据显示,2019年省级补助资金4亿元。今年,各级政府投入超过17亿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6亿元,吸引社会资本超过14亿元。
创新机制激发市场活力——
今年3月,《河北省探索运用市场化方式促进矿山生态修复的实施办法》出台,坚持“谁破坏,谁清理”“谁恢复,谁受益”的原则”,并明确规定鼓励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盘活现有矿山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废弃矿山土石料等政策支持。 通过政策激励,推行市场化运作和科学治理模式,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矿业生态修复。 以三河市为例,该市正在进行的矿山治理面积15.4平方公里,吸引社会资金60亿元。
收获美丽生态,推动绿色发展
放眼燕赵大地,绿水青山又回来了。
九月的唐山南湖,风景如画,游人如织。 9月10日至11日,以“文化旅游赋能,城市更新”为主题的第四届唐山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南湖旅游区举行。
昔日的开滦煤矿开采塌陷区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唐山的“金名片”,为当地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打造了“聚宝盆”。 本次旅游发展大会将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南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紧密结合起来,加快一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旨在将南湖地区打造成为“城市客厅”和“文化旅游休闲新空间”。 也提升了唐山市文化旅游发展的质量和规模。
保护绿水青山之美,创造金山银山。 近年来,全力打造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的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在加强矿山管理的同时,积极探索尾矿砂综合利用。 与中关村绿色产业联盟、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合作,研发陶粒、优质透水砖、保温装饰一体板等10余种高附加值绿色建材产品利用尾矿砂,建成新通源、绿标、大正等19家新型绿色建材企业,每年消耗尾矿超过1500万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位于邯郸市武安市西寺庄乡中寨村北的燕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区,呈现出一幅崭新的“循环”图景。
通过科学整治,项目共完成土地恢复710余亩,用于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坡上可种植核桃、苹果等果树。 同时,利用玉米秸秆作为青贮饲料,饲养2000多头肉牛。 肉牛粪便直接进入沼气池使用,产生沼气1000多立方米,供近千名村民使用。 恢复后的土地利用沼液、沼渣,提高土地肥力。 生态环境整体进入良性循环,走上了生态循环发展之路。
生态兴则产业兴;生态兴则产业兴;生态兴则产业兴。 环境美丽,祖国就美丽。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卖文化”,河北探索出了一条矿山环境治理与文化、旅游、养老、种植等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 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扩张。
巴里才九十岁的一半,要做出好的“生态+”文章,还需要努力前行。 10月1日起,《河北省非煤矿山综合治理条例》将正式实施。 这是河北省首次从立法层面探索解决制约矿业治理的问题。 全省非煤矿山治理正式步入法制轨道,这也为管理部门加强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谁也辜负了青山,青山也一定辜负了人民。 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周进忠表示,下一步,全省将重点抓好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力争在现有的2186个矿山基础上减少矿山数量。到2022年,剩余矿山数量达到1800个以上,2021年底前完成剩余矿山全部竣工。责任单位管理好失去的1626个露天矿场,为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