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科学提升科学助力大气环境治理

近日,中国气象局发布《大气环境气象公报(2021年)》(以下简称《公报》)。 《公报》显示,2021年全国大气环境持续改善,全国平均雾霾日数较2020年及近五年明显减少; 气象条件较2020年更有利于沙尘天气; 细颗粒物(PM2.5)、臭氧平均浓度持续下降; 酸雨污染持续改善,大气环境总体呈现向好态势。

专家:国家气象中心环境气象办公室主任 张碧辉

记者:中国气象报全媒体记者 颜红

多方合力整体向好 科学助力大气环境治理

01

问:从《公报》来看,2000年以来,我国大气环境总体呈现前期恶化、后期好转的趋势。 2021年,全国大气环境持续改善。 具体会如何体现? 这得益于哪些努力?

答:以雾霾日数为例,2000年以来,全国及重点地区平均雾霾日数长期趋势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2016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大幅下降。 2021年,京津冀、汾渭平原、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平均霾日数较高峰期分别减少53.9天、87.5天、82.2天和75.0天。

多方合力整体向好 科学助力大气环境治理

2000年至2021年全国及重点地区雾霾日数

近年来,大气环境明显改善,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着。 这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方面,党中央高度重视大气环境治理,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升级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等措施,有效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这是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各级气象部门为大气环境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服务,在污染天气监测预报、污染气象状况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多方合力整体向好 科学助力大气环境治理

2021年全国雾霾日数分布

02

问:据《通报》称,2021年气象条件有利于沙尘天气较多、较强。 是什么原因? 对于沙尘天气,从气象角度还能做些什么呢?

答:2000年以来,我国沙尘天气过程次数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中沙尘暴天气过程次数呈明显减少趋势。

多方合力整体向好 科学助力大气环境治理

2000年至2021年沙尘天气过程次数

2021年气象条件有利于沙尘天气较多、较强,原因如下:2021年春季,冷空气、大风日数较常年同期较多,因此沙尘天气的行驶条件为强的; 2020年,我国主要沙源区夏秋季节降水量明显少于往年,不利于植被生长。 同时,2021年春季,我国沙源区积雪覆盖面积较少,导致地表条件对防沙作用较弱。 总体气象条件有利于沙尘天气较多。 强大的。

多方合力整体向好 科学助力大气环境治理

2021年全国沙尘暴日数分布图

今后,气象部门将继续关注沙尘天气监测预警和治理效果评估。

首先,持续加强沙尘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高沙尘天气预报准确率,延长沙尘天气预报时效,提高预警准确率针对严重沙尘天气过程。

二是加强沙源区监测,综合利用卫星等多源观测手段,持续密切关注沙源区地表状况变化。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国际合作。 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强沙尘天气过程的发生与蒙古国沙源区密切相关。 因此,不仅需要对我国沙源区进行治理,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进沙源区治理工作。

03

问:与往年相比,《公报》有哪些变化值得我们关注?

答:《公报》首先加强了沙尘天气和气象条件分析。 由于2021年发生了近十年来最强的沙尘天气过程,《通报》重点分析了导致2021年沙尘天气更加频繁、更强的气象因素,增加了地表积雪等因素。

多方合力整体向好 科学助力大气环境治理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2020年2月(左)、2021年2月(右)蒙古国及我国北方十省积雪覆盖图

其次,增加了雾霾天气跨境传播的分析。 云南等地春季容易出现持续性雾霾天气。 通报通过增加火点监测、霾天气观测分析等内容,详细阐述了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对我国西南地区霾天气形成的影响。

多方合力整体向好 科学助力大气环境治理

2021年3月28日中国云南西南部及周边国家卫星真彩叠加火点监测

最后,加强卫星数据应用。 新增风云三号卫星火点、雾霾和地雪产品应用,为雾霾天气跨境传输分析和蒙古等沙源区地雪分析提供监测依据。

04

问:《公报》已连续发布6年。 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和好处?

答:《公报》自2016年发布以来,引起了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高校等部门的密切关注。 大气环境的变化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显着。 为了评价大气环境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密切关注气象条件的变化。 《公报》为生态环境部门大气环境管理工作评价提供了有效参考。

《通报》中的沙尘天气变化和气象状况分析是林业和草原部门关注的重点。 特别是2020年以来,《公报》增加了沙尘气象条件分析,为林业、草原部门考核沙源区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协助。

多方合力整体向好 科学助力大气环境治理

2021年全国春季平均大风日数与近五年差异分布

《通报》中的雾霾天气监测、气象条件变化数据等长序列观测数据在相关研究报告中多次被引用,为高校科研人员提供了研究支撑,推动了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发展。

多方合力整体向好 科学助力大气环境治理

2021年和2020年冬季平均静止天气指数变化分布

05

问: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气象部门还将重点关注哪些重点?

答:虽然近年来大气环境持续改善,但受一些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冬季持续的区域性灰霾和重污染天气过程、春季大范围的沙尘过程、夏季的臭氧污染天气过程仍然存在。时有发生。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大气环境改善,气象部门今后将继续加强大气环境气象条件预报和评估。

一是提高雾霾、臭氧、沙尘等天气状况预报能力。 提高雾霾、臭氧、沙尘等天气状况预报的精度、准确度和时效性。 以精准预测为目标,为政策精准落地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我们还将提供更长时间的预报服务作为方向。 大气环境管理规划为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依据。

二是加强跨部门合作,共同应对重污染天气。 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完善会商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为重污染天气预报预警提供更加有效的预报支撑,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加强多源数据应用,臭氧、PM2.5协同调控气象条件预报与定量评估、大气环境与天气气候系统双向反馈机制、中长期环境气象预报能力评价、沙尘暴等开展沙尘天气监测预报等科学研究,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目录:51457;contentid:9501300;发布日期:2022-04-01;作者:侯田;文件:1648800645841-749e0dfa-5da4-46d2-b5b9-90e455893e1f;来源:29;来自:中国天气网;时间戳:2022-04 -0116: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