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黑臭水体治理行业话题成为热点。国内机构预测,未来三年内黑臭水体治理市场投资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同时各路资本相对于2016年的治水热潮也已趋于理性,投资界期待黑臭水体治理的流程逐步走向成熟,也将投资视角延展大黑臭水体治理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领域。
两年多时间,黑臭水体治理已成风云之势。2016年开始,水环境治理企业、传统设备制造商及平台型企业都开始全速加码黑臭水体治理。传统黑臭水体治理,已从水体修复与质量改善的二元格局转向水生态系统、跨流域整治、整站式服务的度博弈与混战。
资本加持以及多元博弈的黑臭水体治理,魅力几何?风口又在何方?据此前生态环境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整治清单,接近2000个黑臭水体的治理项目投资总额超过2384亿元。另据国内券商的研究结果,要实现2030年消除全部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投资需求或将超过7000亿元。
国内券商预测,黑臭水体治理会成为水环境治理的最大风口。“黑臭水体治理爆发性增长有其必然性,最大的背景是黑臭水体治理需求迅速增长和水环境治理市场规模扩大。”一些资深水处理行业从业者指出,虽然此前治水项目几乎被公共项目和传统平台型企业覆盖,但黑臭水体治理依旧是蓝海,因此资本迅速抢滩并快速下沉到传统治水项目较少触及的整站式服务。
资本角逐的背后是快速成长的黑臭水体治理市场。作为“十三五”期间的治水路线,“水十条”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求到2020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此外,2017年下半年开始,监管部门对环境治理监管趋严,水环境治理企业开始向有整站式服务的服务商转型,作为优质资产的治水PPP项目自然成首选。
一方面公众对水清岸绿的生态愿景在增强,水生态系统修复需求上升,另一方面水环境治理产业,尤其是中低端产能过剩,双方一拍即合。来自权威媒体报道称,包括黑臭水体在内的水环境治理服务备受行业中坚力量青睐,众多“小而美”企业群体的崛起则将会推动治水服务的进一步发展。迄今针对黑臭水体的治理服务主要有点源控制、水体修复、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等主要品类,其中主打整体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也被归为新业态,是目前黑臭水体治理最大的风口。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传统水环境治理服务商均已布局黑臭水体治理。随着黑臭水体治理崛起和行业规模扩大,服务商之间也陷入鏖战,同质化加剧。从机构端来看,水环境治理服务商主要为技术输出,由PPP模式提供入场券;碧水源、博天环境等行业巨擘依托资源优势,主要开展黑臭水体治理、运维服务;东方园林等平台型企业则大多通过PPP模式为供需侧提供生态系统修复等服务。
从产品端看,目前多数黑臭水体治理主打综合治水业务,但产品差异化体征不明显,多集中在中低端产能。此外,包括葛洲坝、三峡集团等也在快速进入水环境治理领域,一些环保装备制造商如南方泵业也希望从黑臭水体治理中分一杯羹。产品重叠度变高,价格战一触即发。而从业务布局来看,不管是治水企业还是环境治理综合服务商,黑臭水体治理本身就主打业务下沉。
目前,黑臭水体治理已经进入洗牌阶段,未来大概率会朝技术驱动集中;而在水体综合服务领域则还是广阔的市场可以挖掘,多方入场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