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记者 白云智)6月30日,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清澜”助力奖暨“新媒体环境下大气治理要点与新媒体报道”在北京地球村环保主办教育中心。 “要点与难点”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来自全国各地空气污染防治领域的专家和长期关注环境治理报道的媒体通过线上会议进行了信息分享和交流。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表示,能源环境问题是关系人类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工作十分艰巨。 从多年的努力可以看出,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路径选择是正确的、稳定的、渐进的。 可持续能源记者论坛项目旨在科学地传播知识、了解政策并参与政策制定过程。 未来,我们要继续以科学为基础、以科学为导向,发挥公共话题作用,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明智的中国声音。
能源基金会中国环境治理项目主任刘欣表示,未来五年是中国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建设美丽中国的起步期。 也将推动中国向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模式系统性转型。 机会期。 在当前COVID-19疫情和经济下行风险的环境下,中国需要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和创新的经济转型模式。 政府、企业、公众、媒体要保持战略定力,继续扎实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 他表示,统筹治理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质量达标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疫情的重要手段; “十四五”必须从建立以人为本的空气质量体系入手。 标准目标体系、完善规划政策体系的协同管理体系、以能源、工业、交通用地结构调整为目标的协同减排路径,将推动空气质量尽快达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达标。天然气尽快达峰,经济可持续发展。
会上,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廖晓义向南方周末绿色研究中心和《世界环境》杂志社等媒体颁发“绿蓝”资助金,用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更加多元化的传播全媒体时代的发展。 她指出,疫情期间乃至后疫情时代,公众将更加关注呼吸、空气。 她希望媒体在不断宣传公共政策的同时,将空气质量管理的常识引入社区和校园。 ,融入家庭。 “蓝”代表绿色的大地和蓝色的天,也代表青春和蓝天。 意味着在全媒体时代,媒体不断融合发展,不断焕发活力,更多的年轻群体特别是青少年可以参与蓝天行动,并且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何克斌院士分享了对“十四五”大气环境目标的思考。 他指出,40年来,中国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 2013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 二氧化硫、酸雨等燃煤污染明显改善。 “十三五”以来,空气质量总体明显改善,但臭氧有所回升。 城市除臭氧外大部分污染物均已达标。 比例有所增加; 重点区域污染得到一定控制,秋冬季重污染明显减弱; 大气环境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区域复合污染突出。 他分享了对“十四五”大气环境目标初步设计的思考: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指标、PM2.5削减比例、好天数比例需要不断提升总体要求较高,重点领域要求较高; 对于一些重点领域VOCs、Nox等污染物,更加注重总量减排指标; 达标城市比例、重污染天数减少等重要规划指标; 以及臭氧等当地特征指标。 “十四五”PM2.5目标的初步考虑是分地区、分阶段实现目标。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陶舒院士表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疾病负担报告(2017)》,室内空气污染也是导致中国人群过早死亡的重要因素。 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固体燃料,即散煤和生物质(秸秆、薪柴)。 尽管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燃料的消耗量一直在下降,但截至2017年,住宅固体燃料仍占住宅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 民用燃料虽然仅占我国能源消耗的7%,但由于其排放系数(单位质量燃料的污染物排放量)较高且缺乏任何排放控制措施,对污染物排放和室内外产生负面影响空气污染。 ,人口暴露和健康危害所占的比例远远超过其对能源消耗的贡献。 此外,由于民用排放具有较强的时空变异性,局部地区和局部时段的影响可远远超过平均水平。 针对民用散煤影响,近年来,在“2+26”地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山西省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实施双替代措施的太原市、阳泉市、长治市、晋城市;山东省济南市、淄博市、济宁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菏泽市;郑州市、开封市、安阳市、鹤壁市。河南省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影响包括显着降低该地区居民的暴露水平和健康危害。 “2+26”地区的经验可以为整个北方采暖地区因地制宜开展清洁供暖方案提供科学参考。
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指出,中国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环境和气候变化促进了能源转型,能源转型又进一步改善了环境。 “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改变我们的消费模式。” 杨富强预计,“十四五”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下降到50%以下,比目前下降近8个百分点;石油消费力争年内达峰。 “十四五”,即7.2亿吨到7.5亿吨。这将改变整个能源领域,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30年达到峰值移至2025年左右。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很大的进步。”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陆克定指出,工业化后,人类活动明显影响了大气中微量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城市地区开始形成空气污染。 大气污染防治的难点是臭氧和二次PM2.5的控制。 2013年至2017年期间,我国一次污染物排放和一次PM2.5浓度得到有效控制,但臭氧和二次PM2.5反而增加。 光化学反应中氧化剂的增加抵消了一次污染物排放的减少,因此臭氧污染的有效控制需要基于大气氧化调节的污染防治。 臭氧污染防治是一个国际难题。 目前,其他国际城市还没有好的先例可仿效。 陆克定提出,在臭氧污染防治方面,我国应开展“科技-管理”全链条集成创新,实现产学研高度融合,探索新路子。防治臭氧及二次污染,为城市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中国二次大气污染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