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2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印发《关于建立加快矿山生态修复激励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征求公众意见。 遵循“谁修复、谁受益”的原则,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
在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深入发展阶段。 下面提供了一些地雷修复方法。
01边坡管理
无论是矿山开发区还是其他一些山体结构,坡度都非常重要。 因此,在矿山开发区修复时,首先要考虑边坡的处理。
如果矿山开发过程中边坡不稳定,很大程度上会对相关开发商和设备造成损害。 只有采取一些措施保持边坡的稳定,才能避免滑坡、崩塌的发生。
目前,我国矿区边坡治理主要采用生物护坡法,这是单独或与其他构筑物结合利用生物(主要是植物)保护边坡、恢复植被的综合技术。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尽量保持矿井路面光滑;
其次,对悬崖进行修缮工作,清除危石、降坡、削坡,使无台阶的悬崖尽可能形成水平台阶,将斜坡的坡度降低到安全角度以下,消除山坡的隐患。坍塌;
然后,对已经处理好的边坡进行重新绿化,并在边坡范围内种植绿色植物,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进一步保持其稳定性。
02 尾矿处理
一般来说,对于任何一个矿业开发区来说,尾矿库都是土地面积最大但利用效率最差的地方。 因此,尾矿修复措施中必须特别关注尾矿的二次利用及其综合效益水平。
主要方法是利用地下采空区作为采空区的充填材料排出尾矿,使其在整个矿山开发区达到最优的利用水平。
此外,还需要做好尾矿资源有用成分的综合回收利用工作,采用先进技术和合理流程对尾矿进行重选,最大程度地回收尾矿中的有用成分,从而尾矿可进一步减少。 数量。
此外,还可以将无法充分利用的尾矿进行商品化和回收利用,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制造水泥、硅酸盐尾矿砖、瓦、加气混凝土、铸铁等。石材、耐火材料、玻璃、陶粒、混凝土骨料、微晶玻璃、矿渣瓦、泡沫玻璃及泡沫材料等,还可用于修建道路、路面材料、防滑材料、沿海围垦等。 ,从而达到废物回收利用的最终目的。
03土壤管理
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的关键是土地退化,即土壤因子的变化,即废弃土地中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养分流失和有毒有害物质增加。 因此,土壤改良是矿山荒地生态恢复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优化改良土壤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异地取土,即在不破坏异地土壤的情况下取适量的土壤,移至矿山受损严重的部位,在土壤上种植植物,通过吸收、挥发、生根植物的过滤、降解和稳定。 填充并修复受损的土壤。
二、改造废弃土地,即在表土改造前,尽量浇泥将废渣包裹起来,然后铺一层粘土压实,形成人工防水层,减少地下水的渗透并防止废渣中剧毒元素的释放。
三是给土地施肥,即添加有效物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从而缩短植被演替过程,加速废弃矿区生态重建。 这样既可以达到矿山资源再利用的目的,也有利于提高相关矿山开发区的综合产量。
04植被恢复
对于重金属污染的矿山开发区,采用植被种植的生态方法进行修复更为有效。
废弃矿场种植植物,一般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抗逆性强的树种。 例如,耐重金属植物可以适应不良的土壤结构和废弃土地的极度贫瘠等不利环境,也可以耐受重金属毒性。 此外,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植物,将有助于加快矿山重金属污染的修复进程。
种植植被时,有两种操作方法:
一是对矿山开发区直接进行植被覆盖。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消耗的资金也不是特别昂贵。 然而,这种方法的工作速度较慢。
第二种是利用土壤覆盖植被。 一般来说,这种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可以在保证资金投入量的同时提高效率。
05矿井水资源修复
采矿过程中对水的损害表现为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可以通过建设人工湿地以及通过耐受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来消除。
另一方面,过度开采导致地表水短缺和地下水位下降。 这就需要适当调水缓解缺水压力,并建设蓄水系统逐步解决缺水问题。
06微生物修复
对于矿山废弃地的生态修复来说,仅仅恢复土壤和植被是不够的。 荒地中的微生物群落也需要恢复。 只有改善生态系统的功能,恢复后的荒地生态系统才能得到自然维持。
微生物群落的恢复不仅涉及恢复该地区的原始群落,还涉及向其接种其他微生物以去除或减少污染物。
可以考虑以下两类微生物接种:一是抗污染菌株。 其中一些细菌可以利用污染物作为自身的营养物质,将污染物分解为无污染物质,或者将高毒物质转化为低毒物质。 物质;
第二个是帮助植物吸收养分的微生物。 有些微生物不仅能在高污染条件下生存,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营养,如固氮、固磷、改善微环境等。
我国矿山生态环境破坏情况较为复杂。 从根本上遏制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需要结合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实际,建立多方参与的投资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修复和治理在矿井中。 ,防止新增污染和破坏,逐步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