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秋冬季重点地区大气环境依然严峻。 PM2.5平均浓度约为其他季节的2倍,重污染天数占全年90%以上。 我们已经抓住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必须进一步推进秋冬季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制定《方案》是为了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重点领域秋冬季攻坚战”。 推进工作保持连续性。 规划总体思路是一致的,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聚焦影响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立足解决重污染问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同时强化组织保障,严格监督执法,确保责任落实。
措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法律法规遵从。 坚决反对“一刀切”。 《方案》中并未涉及强制错峰生产、大规模停产等要求。 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二是更加注重科学实施。 实施差异化应急管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各地按照《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强化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减排措施,对重污染天气实施分类分级管控。企业。 B类企业在采取减排措施时,应当采取较少的减排措施。
三是更加注重因地制宜。 分类落实促进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的政策,加强对地方和企业的差异化指导,结合当地行业特点和发展定位确定治理方案。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重点区域细颗粒物(PM2.5)浓度持续下降。 今年1-9月,“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5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9%。 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据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观测史上罕见的超长“厄尔尼诺现象”将持续到今年年底,而今年极有可能成为全球发生频率最高的年份之一。历史平均气温。 受此影响,今年秋冬季节,北方风速较低,气温较高,冷空气活动较少,强度较弱。 雾霾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将进一步加大约束性目标达不到的风险。 这就要求我们更加努力,用更多的减排量来抵消恶劣天气条件的负面影响,这样才有可能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因此,我们在制定2019-2020年秋冬季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时,按照巩固成果、稳中求进的总要求,不仅考虑了与打赢目标的联系,蓝天保卫战,也充分考虑了工作的实际性和可能的可操作性。 根据各城市去年秋冬季PM2.5浓度值以及近两个秋冬季累计下降量,设定各等级的改善目标。 往年秋冬PM2.5浓度越高,累计下降幅度越小。 今年秋冬的目标更高。 同时,要充分考虑各城市的减排潜力,重污染多减排、小改多减排、重点城市多减排。 三个改善目标之和即为全市空气质量总体目标。 根据2018-2019年秋冬季各城市重度污染天数计算,各城市重度污染天数减少量等于PM2.5浓度减少量,重污染天数目标规定了重度污染天数。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PM2.5浓度同比下降约4%,重度污染天数同比下降6% -年。
《方案》强调标本兼治,其中“治本”是指结构调整和深化公司治理。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结构重,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公司治理的深化还有很大的空间。 为此,《方案》提出以下主要措施:
一是进一步推进重污染行业产业结构调整。 按照各地已印发的钢铁、建材、焦化、化工等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规划要求,各地将细化分解2019年任务,明确主要装备对应淘汰产能,确保按时完成,实现阶段性进展。
二是推动企业集群升级转型。 各地立足本地产业特点,进一步梳理产业发展定位,确定发展规模和结构,制定综合提升方案,打造特色企业集群清洁企业集群。 按照“对标一批、转型升级一批、优化整合一批、淘汰退出一批”实施治理,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环保治理水平。
三是坚决治理“无序、污染”企业。 各市根据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和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要求,进一步明确“散乱污”企业分类处置条件。 升级转型类企业要对先进企业进行深入治理。 进一步巩固网格化管理,加强多部门联动,坚决打击和遏制“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异地转移等反弹现象。
四是高标准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各地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帮助,严把工程质量关,选用成熟先进技术,严防“豆腐渣”工程。 企业改造完成后,要严格进行考核和监测,完全符合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大宗物料产品清洁运输相关要求的,才能认定为超低排放。排放。
五是推进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建立工业炉窑清单,按照“淘汰一批、更换一批、治理一批”的原则,加大对建材、焦化、铸造、有色金属、和化学品。
六是加强重点行业VOCs综合治理。 在家具、车辆生产、机械设备制造、汽车修理、印刷等行业,全面推进低VOCs含量涂料、油墨、胶粘剂等替代; 遵循“应收尽收、按质收取”的原则,有效提高废气收集率; 要推动建设适宜高效的终端处理设施,提高VOCs治理效率。
目前,我国移动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根据2018年北京市污染源分析结果,移动源污染排放量占45%。 在重污染时期,贡献率更高。 秋冬攻坚战期间,推进柴油货车等移动源污染治理,加快运输结构调整。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 各地要对铁路专用线建设实施情况进行排查,对工程进度滞后的,要分析查找原因,分类提出整改方案。
二是大力增加铁路、水路货运量。 严格落实煤炭禁止汽车进港政策,推进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路转铁”政策。 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铁路专用线物流园区原则上煤炭、焦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通过铁路运输的比例达到80%以上。
三是加快淘汰老旧车船。 加快淘汰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柴油货车和采用稀薄燃烧技术或“油改气”的老旧燃气汽车。 2019年12月底前,淘汰数量应达到任务量的40%以上。
四是严格查处机动车超标排放。 对柴油货车定期开展全天候执法检查,各地要按要求在主要物流货运通道和城市主要出入口设立排放检测站(点),实现重点单位住所全覆盖检查。
五是开展油品质量检查专项行动。 要求各地重点打击取缔非法加油站和流动加油车,查处劣质油品储存销售集散地和生产加工企业,对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加油船、加油站、船用燃油等的监督检查力度。
六是加强非道路移动源污染防治。 要求各地在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查和编码登记工作,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每月抽检率不得低于10%。
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明确要求,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中之重。 根据《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为更好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我部印发《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巩固应急减排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2019-2020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将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意见》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督促重点区域城市依法精准科学治理污染,做好应对重污染天气工作,为应对重污染天气提供了有力抓手。打赢蓝天保卫战。
一是应急减排措施要全覆盖。 应对重污染天气,必须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具体要求和当地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规定执行。 要确保减排措施不出现死角,紧急情况下要分担责任。
二是实行绩效分类和差异化管控。 《指导意见》明确,将对钢铁、焦化等15个重点行业进行绩效分级,采取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 一方面鼓励“先进”企业让善治企业受益,另一方面鼓励“落后”企业。 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升级转型进程,全面降低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
三是坚持减排措施可行、可检查。 要求各地制定应急减排措施时要坚持“可操作、可监测、可验证”。 按照《指导意见》中各行业减排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措施,落实到具体减排生产线和生产设施中,切实达到“削峰填谷”的效果。
四是继续深化区域应急联动。 各城市要把区域应急联动措施纳入当地应急预案,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运行模式。 区域应急联动启动后,要及时组织所辖地市根据预警信息积极开展区域应急联动,发布预警,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果断采取措施。各种紧急减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