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平凡的十年 大气治理十年变迁从重度雾霾到永久蓝天

2022年,蓝天白云将成为北京的常态。 在高架公路上自东向西行驶时,抬头就能看到远处的西山。 在北京人的朋友圈里,蓝天下的日光浴已经不再像几年前那样令人兴奋。 蓝天常在的那一刻,只有搭配绚丽的朝霞或晚霞,才值得举手拍照。

北京PM2.5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下降63.1%,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空气质量的改善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

不仅仅是北京。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大措施”)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13年以来,2021年全国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5.9%,好天数比例将达到85.2%,增长19.5个百分点2013年以来的积分。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继明评价道:“不到十年的时间,中国完成了十年来取得的空气质量改善成果。美国三十年来,这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 ”

“十背”之战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近一个月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覆盖面积超过14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约8亿。

那一年,原环保部开始对全国74个主要城市进行PM2.5例行监测。 当时,北京发生5次严重污染过程,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PM2.5每小时平均浓度达到430微克/立方米,全国多个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为“破纪录”。

“当时面对这些监测数据,我的心情无比沉重和焦虑。”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院大气领域首席科学家柴发河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回忆,“记得有一年国庆节”假期里,我开车从北京到河北,一路上看到空气质量很差,心里很着急,感受到了我国空气污染治理的紧迫性和改善地区空气质量的难度。”

大气治理措施_大气治理技术的主要方法_大气治理

2017年12月16日,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无煤区”被拆除的煤炉成为历史。澎湃新闻记者刁繁超资料图

同年,原环保部开始发布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排名。 河北官员最不想看到的消息之一就是“空气质量最差城市排名出炉”。 因为,每次,河北省都会在“空气质量最差城市”中占据多个位置。 生态环境部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2014年、2015年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中,河北省占了7个; 2016年、2017年全国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10个城市中,河北省就有6个。这样的排名给河北省的大气治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当时经常排名垫底的河北省邢台市是全国老工业基地。 钢铁、煤化工、玻璃等重化工企业大多建在该市。 全市方圆40公里范围内有煤炭相关企业130多家,年消耗煤炭1700万吨。 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落后,使得邢台空气质量排名较差。 想要走出全国前十是很困难的。

面对大气污染的严峻形势,邢台通过“抑煤”“抑线”“抑排放”等措施倒逼企业转型。 目前,邢台市216家重点燃气相关企业已实现排放量较2019年同比减少50%以上; “中国玻璃城”沙河市(邢台市管理)20条玻璃企业生产线已完成“消烟增白”治理工程,实现“超超低”排放。 从“认命”、“导入理论”、“屈服理论”到主动出击,邢台转型升级正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逆境而行,必胜;强化治理,则不会白费。” 柴发和说,“虽然‘退十步’很难,但只要各地、各部门努力工作,高质量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就一定能收获蓝天。”

付出就有收获。 2013年至2019年,邢台市PM2.5平均浓度实现“六连降”。 2019年底,邢台市提出退出全国PM2.5“十佳”目标。 2020年,邢台市综合空气质量指数和PM2.5平均浓度改善率分别达到16.9%和18.5%,位居全省第一,跻身京津冀空气“2+26”城市行列污染传输通道。 排名第一。 PM2.5年均浓度53微克/立方米,在全国168个重点监测城市中排名第18位,成功退出“后十”。

河北样品

2022年一季度,河北省城市跌出全国空气质量前十名城市之列,这是近年来首次。 与此同时,张家口、唐山、秦皇岛、承德4个城市进入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前十名,河北省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历史最好水平。

大气治理技术的主要方法_大气治理措施_大气治理

2013年和2021年河北省各城市PM2.5浓度 资料来源:中国环境科学院大气科学研究所

“这是河北省空气质量的历史性突破,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柴发河表示,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北省产业结构更重,污染物排放量更大。 也比较困难; 但经过近年来科学精准管理,河北省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这些监测数据背后的动态变化,折射出河北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的成绩。 “坚决走下去,主动调整,加快转型。”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阵痛,河北的空气越来越清新,蓝天越来越明亮。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处长李庆龙表示:“河北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下一步,河北省将继续巩固和深化“十退”政策成果,以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坚持方向一致、力度不减,坚持污染减排和碳减排协同,为建设现代化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河北空气质量改善历程是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大气治理的“缩影”。

大气治理技术的主要方法_大气治理措施_大气治理

2017年1月1日,与山东交界处,河北省衡水市一家澡堂内的燃煤锅炉排放严重污染。澎湃新闻记者刁繁超资料图

从治理区域来看,2013年发布的“大气十大措施”将京津冀三省市列为重点区域。 2017年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2018年发布的《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京津冀协同三年行动计划》 ——河北省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及周边地区(“2+26”城市)被列为重点区域。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进程的推进,重点区域范围不断优化调整,体现了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

从治理措施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调整,大气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 持续开展区域联防联控,持续组织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有效减轻严重污染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大气重污染成因及治理专项工程的实施,为未来精准治污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这些治理措施为其他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经验,也为我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明了道路。

从治理成效看,2013年至2021年,各重点区域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浓度下降幅度最大; 河北省PM2.5浓度下降幅度也在各省份中名列前茅,有力推动了我国空气质量的改善。

技术支持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 我们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研究如何解决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付诸实施,然后评估每项措施的有效性。 因此,科技支撑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尤为重要。

过去几年,柴发和和他的团队一直忙于“多战线作战”。 他们不仅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还要参加生态环境部组织的调研和督促协助,及时了解当地实际情况。 还要为各地提供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应对秋冬季重污染天气。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承受了一定的压力。 例如,在应对重污染天气时,不仅要提高预报的准确性,还要持续跟踪重污染天气的发生和发展,做出科学判断,并提供给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以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行动。及时调整相应措施。

“2015年,社会各界对散煤污染治理的认识并不统一,存在一些争议。 我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调查,证明了松煤治理的重要性,坚定了我们推进松煤治理的决心。 而目前的治理结果也证实散煤治理对改善我国空气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柴发河说。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空天地一体化立体观测网络和数据共享平台; 建立重污染天气应对“监测预报-会商分析-预警应急-督导”“执行-跟踪评估”全过程技术体系。 这些成果有力支撑了“大气十条”和“三年行动计划”的圆满完成,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显着改善。

大气治理措施_大气治理_大气治理技术的主要方法

2013-2021年全国及重点区域PM2.5浓度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环境科学院大气科学研究所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1年,京津冀、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分别下降62.7%和54.7%,优良天数比例分别提高32.2和19.7个百分点。 2013年以来全国空气质量显着改善是在我国GDP持续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实现的,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不过,柴发和也指出,虽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持续快速好转,但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秋冬季重污染天气过程仍时有发生,臭氧浓度显示呈缓慢增加的趋势。 环境问题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依然存在,大气污染防治任重而道远。

从“十四五”开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进入了污染减排协同增效的新阶段。 柴发和建议,要坚持稳中求进,全面落实污染减排、碳减排协同增效的总体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把污染天气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扎实推进工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加强源头防控,推广低碳环保技术,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同时,要深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强化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进一步加强战略协调,推动制度体系整合,强化区域协同监管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