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污水如何处理如何资源化利用 北京计划这样做

污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抓手。 对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日,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联合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发展思路一、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天发改大师带您来详细了解一下《方案》的细节→

“十三五”末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

综合来看,北京的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具有良好的基础。

“十三五”以来,北京不断加大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设施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力度,稳步推进《北京市进一步加快城乡水环境治理三年行动计划》(7月2019-2022年《6月)》工作任务、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和资源利用水平显着提升。 到“十三五”末,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再生水利用率超过60%,基本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

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力支撑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 “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和改造再生水厂40座,新建和改造污水收集管道2000多公里,解决了1000多个村庄的污水收集和处理问题。 全市污水处理能力提高到750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区基本实现污水全部收集处理,基本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理,为改善城市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城市河湖水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再生水利用水平大幅提高,成为稳定的“第二水源”。 “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和改造再生水管道约500公里,年再生水利用量达到12亿立方米,为生态环境恢复提供了稳定的水源。城市河流和湖泊。

《方案》的编制体现“三个亮点”

进入“十四五”时期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和《城镇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十四五”》,将全面提高污水收集处理效率,加快推进废水资源化利用是下一步的重点。

《方案》在落实国家相关要求的同时,立足北京发展阶段,对标首都高质量发展需求,重点体现“三个亮点”:

突出制度安排,提高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整体水平。

注重“城乡统筹”,将国家关于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相关要求从城镇延伸到农村,形成新建区、建成区、城镇化统筹协调的发展格局。 -农村边缘、城镇、村庄和城市的其他地区。

注重“体系完善”,着力从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厂及站、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设施标准化运维、产品市场运营等全链条入手,系统性改善污水处理和资源利用能力。

注重“拓田”,推广再生水用于市政杂用、园林绿化、工业、服务业以及河湖湿地生态补水,推动污泥资源化产品还林,大力发展再生水资源化利用。拓展污水资源化产品应用领域。

突出绿色低碳,强化技术领先,推动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转型升级。

推广园林绿化节水灌溉,开展滴灌等节水技术试点应用,提高园林绿化节水水平和再生水利用效率,用科技助力提高节水水平。

推动资源能源标杆再生水厂建设与改造,探索从污水污泥中提取热能、沼气、氮磷等物质和能源,推动实现再生水“水能双供”植物。

推动污水处理、垃圾焚烧、能源供应等各类市政设施功能整合和综合设置,建设生态共生的新型城市资源循环中心,推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形成。

突出目标问题,强化任务支撑。

针对北京市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领域的重大问题,《规划》加强目标引导和创新,提出到2035年,全市城乡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充分实现污泥无害化。 处置,实现城乡均衡发展目标,提出就地污泥资源利用率等创新指标,推动污泥资源产品就地优先利用。

坚持治水方针,锁定“两大目标”

在新发展阶段、新形势、新要求下,《规划》贯彻“节约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双抓并举”的治水方针,提出加快形成治水政策体系布局合理、系统协调、安全高效、节能低碳。 机制完备的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新格局,明确了“十四五”期间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到2025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00万立方米/日,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 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有效处理,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 再生水利用率稳步提高,系统配置进一步完善; 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本地污泥资源化利用率达到20%以上。 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

到2035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900万立方米/日,全市城乡污水基本实现全处理,全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70%以上,污泥无害化处置全面实现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显着提高。 ,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格局,支撑建设绿色、生态、安全的水生态环境。

明确2方面6项任务

从内容上看,《方案》从两个方面共安排了六大任务。

完善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填补城市污水收集设施短板

协调推进增量污水管网建设,积极开展现有污水管网隐蔽改造。 加快完成错连、混排排水设施治理,因地制宜实施雨污分流改造。

提高农村污水收集能力

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选择农村污水处理方式。 以城乡结合部村庄、水源地村庄、民俗旅游村、人口密集村为重点,加快农村污水收集管网完善。 “十四五”期间,完成900多个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

加强污水污泥处理处置水平

科学规划建设再生水厂站,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 大力推进再生水源热泵、沼气发电、光伏发电等绿色技术应用场景建设,积极推进再生水厂、站绿色低碳改造。 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进一步提高污泥无害化处置水平。

提高废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完善再生水分配系统

按照就近利用、优质水源、分质利用的思路,优化再生水利用规划布局。 在新建区、建成区、老城区实施系统提升再生水输配能力战略。 建设区域取水、污水处理、生态净化、再生水循环系统,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 以核心区域为重点,优先建设城市空间有限、既有管网密集地区的河湖再生水调配工程。

推动再生水多元化利用

重点推进生产和生活用水再生水替代,逐步实现重点区域再生水供应和替代。 市政领域,推动再生水替代用于道路保洁、洗车、建筑施工、建筑小区冲厕等市政杂用水。 园林绿化领域,推广再生水用于园林绿化和节水灌溉,开展滴灌等节水技术试点应用。 工业领域,推动园区企业间用水系统整合优化,推广使用再生水作为工业生产水的首要水源。 在服务业,鼓励数据中心、洗车、高尔夫球场等行业优先使用再生水。 在农业农村,推广农业废水以促处理,开展畜禽粪便、渔业尾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解决污泥资源化利用难点

积极推进污泥就地资源化利用。 推动污泥无害化处理,达到相关标准后用于园林绿化等领域。 政府资金建设的园林绿化工程原则上应当利用污泥资源化产品进行土地改良。

发改君获悉,《方案》提出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设和运行维护标准、强化科技支撑、完善价格税收机制等六方面内容。 ,拓宽投融资渠道。 采取具体措施完善机制,将主要任务细化为48项具体任务,明确职责分工。

下一步,北京市有关部门将统筹项目规划和储备,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首都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确保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