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了最新的《太原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
官网截图
我市将以科技创新为综合支撑,以泰新综合经济区(太原区)为样板,实施五项重大建设行动,全面提升我市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国家级区域作为中心城市,继续讲好可持续发展的“太原故事”。
太原市2021-2025年可持续发展专项指标
01
实施五项重大行动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准太原市建设以“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此次,根据最新建设规划,我市将以“双碳”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全面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黄河流域、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 存在水系统韧性不足、大气环境污染、能源转型进程缓慢三大问题。
施工方案框架图
拟实施山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系综合整治、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综合优化、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五项重大行动,破解瓶颈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生态、绿色生活,绿色生产、绿色能源、绿色系统融合发展。
02
山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山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共8个项目,包括受损面修复技术示范项目、受损废弃地修复项目、绿色矿山建设项目、百万亩森林围困项目、城郊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生态康养基地建设项目。 、东山生态绿道项目、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
山地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工程及行动计划
在百万亩森林围城工程中,提出坚持把造林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山地植被的基础工程。 到2022年底,完成各类造林100万亩。 2023年、2024年继续巩固建设,到2025年基本实现青山绿水。
在百万亩森林包围圈建设工程基础上,实施百万亩城郊生态屏障,以“三县一市”为重点,大力推进荒山造林、灌丛升级改造等工程未开发林地的改造、抚育、管理和保护。 。 在天龙山、灵井沟、汾河上游三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水禽观测点、固定监测样地、野外宣传点等监测设施。 完成野生动植物资源普查调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确保自然保护区面积不减少、资源增加,提高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能力。
实施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 推广应用西山市场化矿山生态修复“28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吸引企业投资,持续开展西山东西山区森林公园整治建设项目太原市.
03
水系统综合改善行动
借助水生态修复、水资源重建、水环境改善、水安全改善、智能赋能水系完善等,完成河湖生态缓冲区保护修复、水系综合整治等13项水系综合整治行动。金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双水源补充生态水研究、“九河”上游生态治理与修复、多层次生态保护顶层设计——源头多管网优质供水、污水处理厂节能减碳改造研究、智慧水务平台建设等项目。
水系综合整治重点工程及行动计划示意图(点击图片看大图)
1.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太原城区段新建部分堤防,部分拓宽河道,改造柴西堰,建设滨水平台和生态湿地建设,对岸岸两侧进行景观绿化,对现有堤防进行改造。进行加固改造,对现有河道内的主航道、滩涂、河岛进行疏浚。 及浅水区绿化;
清徐段开展堤防生态改造、滩涂河道整治、湿地工程、景观绿化、堤顶道路建设和防护林带建设,保障生态功能,有效控制水污染,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恢复生物多样性,恢复自然海岸线。 它的美丽,让太原为“清流入黄河”做出了贡献。
2、“九河”上游生态治理与修复工程。 采取面源污染治理、河道疏浚、堤防整治、河道调蓄、河流两岸生态堤防等措施,实现虎鱼河、风鱼河、南沙河、野鱼河、九渊沙河治理目标、玉门河、九江上游北牌红沟、北涧河、北沙河生态治理与恢复。
3、金阳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通过实施水系连通,实现金阳湖、风雨河、汾河水系连通,水质稳定在地表水IV类标准以上; 湖泊生态空间管控、水资源开发与生态水量水位修复、水污染防治、水利建设生态湿地公园,通过生态保护与修复、湖滨景观、文化保护等方式改善金阳湖生态环境建设和完善湖泊管理体系; 延伸和增强金阳湖水体功能,改变周边地区的建设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4、非常规水源利用项目。 2022年,完成供热管网补充1.25万吨/日优质再生水; 金阳污水厂6万吨/日优质再生水供应清徐工业园区项目将加快推进……“十四五”末,将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更多超过25%。
5、防洪设施完善工程。 实施马庄水库改造,将马庄水库库容增至40.6万平方米,提高下游防洪标准至百年一遇; 实施南屏头水库改造,将南屏头水库库容增至111.6万立方米,提高下游防洪标准,是百年一遇的大事; 实施阳兴河、后小河、小惠河、中社河等河流治理工程和大峪地区排水渠系。 汾河古段、屯兰河等生态治理工程; 和郑村沟防洪沟。 上游断面治理工程、化学排水沟改道工程、黑坨沟渠整治、黑坨缓洪池工程。
04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行动
通过科技气体治理,实施了11个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工程,包括建立一批低碳工业园区、采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和高效末端处理设备、推动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
坚持空气质量改善优先原则,以巩固和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目标,加强污染源综合治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聚焦重点领域节能,加强工业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改造源污染物减排、流动源污染物减排、生活源污染物综合治理等,提高城市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
1、交通构筑物绿色置换工程。 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促进运输结构绿色化,优先保障煤炭、焦炭、矿石、钢材等大宗货物运力供应,完善专用铁路共建共享机制完善货运铁路网建设,重点建设晋煤物流铁路,逐步实现150万吨以上大宗物资铁路运输。 调整客运、物流布局,逐步向城市外围转移,推动老旧车辆淘汰更新和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减轻中心城区交通压力和尾气污染。
2.面源污染治理工程。 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重点管控含VOCs物料储存、中转运输、设备管道部件泄漏、开放液面逸出、和工艺流程。 通过采取设备和场地密封、工艺改进、废气有效收集等措施,减少VOCs无组织排放。
3.太原市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 针对当前PM2.5和臭氧污染的突出问题,从污染物浓度、粒径、形状、分布等表面特征到来源、成分、二次污染等内部规律开展监测分析研究。实时掌握大气污染的来源、成因、扩散和演变特征,提出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环节和主要措施。
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改善重点工程及行动计划
实施大气监测能力建设行动。 加强科学治污,依托太原市臭氧、颗粒物污染形成机理及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和大气环境监测智能化、多目标综合管控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空气综合治理水平。充分发挥自动监测、视频监控、用电监管、车辆及移动机械定位、无人机、飞行器、卫星遥感、雷达等科技手段协同应用,科学精准治污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科学性的监管措施。 治理层面。
05
城市人居环境综合优化行动
城市人居环境综合优化构建了“科技+城市治理”的实施路径,以创造优质人居环境、再现“锦绣太原”盛景为目标,从生活方式改变和生活方式转变两方面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城市更新,深化太原省低碳县(市、区)试点建设。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着力打造高品质均衡的城市蓝绿空间,实施差异化的城市更新行动,高标准共同建设低碳城市,让城市宜居宜业。
城市人居环境综合优化重点工程及行动计划
在城市人居环境综合优化方面,从城市品质提升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方面,实施了绿色交通示范工程、绿色建筑和零碳社区示范工程、既有建筑节能等6个项目。改造项目、国家无废城市创建项目等
1.绿色交通示范工程。 以泰辛综合经济区为示范点,构建智慧绿色交通体系,开通太原至忻州城际公交线路,引导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城际客运一体化。
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中的应用,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持续推进公交车、环卫车绿色更新。 引导公众优先选择绿色出行方式,推动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
2、城市公共空间建设项目。 优化公园绿地布局,持续完善综合公园、专业公园、社区公园等公园体系建设。
实施金阳湖公园(二期)工程,打造山湖一体、河湖相连、古今交融、人文与自然相辅相成的一流风景名胜区;
实施海洋公园建设,提高森林公园品质,“创A”级植物园,完善动物园、植物园等特色公园类别,创建全国一流动物园、植物园;
建设龙城公园、汾西公园、白杨树公园等城市公园绿地,优化公园绿地布局。
大力开展“绿化在人民身边”活动,结合道路、轨道交通、城市更新等,继续加大街道公园和街道绿地建设,每个城区每年建设不少于5个街道公园。年内加大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 扩大城市公园绿地。
3、旧社区、城中村、棚户区、旧厂区、旧街区改造利用项目。
06
能源转型发展高质量行动
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行动主要旨在通过传统能源产业增效减碳、能源消费方式转型升级、整个能源发展,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产业链,提升能源科技创新能力。 累计实施项目15个,包括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并网项目、“新能源+储能”试点项目、氢能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优质非常规天然气等开发项目、煤炭替代及清洁供热改造工程、能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零碳能源供热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等。
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重点工程和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