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推进Eco-environment Oriented Development(简称EOD)试点工作,已向金融机构推送共166个EOD项目,包括94个试点项目和72个申报项目。EOD项目入库需要经过四个步骤,即项目信息报送、对接、反馈、完善。专家建议对产业类型进行精选。有关金融机构按照自主审批和自担风险原则选择支持条件符合的EOD项目,并将其纳入储备库,并与项目单位进行对接,推进审批和资金支持。EOD入库是将项目纳入金融机构库的过程,目的是加强资金支持。有关政策要求EOD项目入库应遵循“3555”标准,即投资总额不高于30亿元、子项目数量不超过5个、各省每年入库不超过5个。EOD项目报送需要经历4个阶段,地方报送阶段由实施主体提交拟入库项目实施方案和相关手续等文件。EOD项目报送共分4个阶段,包括地方政府报送、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专家论证评估、生态环境部专家指导、金融机构独立审核的过程。各主体各司其职,强化EOD模式的符合性,推进项目实施和资金支持。但进入项目库并不代表能落地或融资,EOD实施要按规范标准进行,确保项目成功。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管理系统是工作软件,通过该系统把符合EOD基本要求的项目推送给金融机构。入库后还需关注项目本身。入库需要提供4份材料,包括实施方案、论证评估意见、项目实施承诺函和基本情况表。实施方案包括项目区域情况、建设内容、投资估算、资金筹措、财务分析和保障措施等。要了解如何编制实施方案,可参考入库指南,并把握节奏,及时沟通。方案编制需明确环境治理与产业融合开发思路,确定治理内容和关联产业内容,注重可行性分析和建立全生命周期实施保障体系。要与金融机构沟通,听取意见并修改文本。申报需满足“红线”要求,包括找准问题和发展内容、平衡收益与成本、合规性要求等。项目实施需严格依照要求。这是EOD项目入库指南的相关内容。EOD项目需遵循法规,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产业选择应契合地方实际、关联度高、收益能力强,分为生态产业、环境敏感型产业集聚区和清洁能源。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农业、旅游和康养;环境敏感型产业集聚区包括数字经济、洁净医药和精密仪器等;清洁能源包括“光伏+”和生物质能利用。可以围绕生态产品的3方面价值开发相应的产业,这是EOD项目涉及的产业类型。环境保护治理可以提升区域生态产品在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等方面的价值,并找到相应的生态产品开发路径。生态供给服务包括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和重要制造等;生态调节服务包括生态碳汇、水权林权和生态能源等;生态文化服务包括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和商业开发等。选好项目是EOD项目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关键,可实现生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价值提升。实施EOD项目的典型模式包括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环境敏感型产业和矿山修复治理+存量资源经营等。矿山修复治理可以盘活废弃资源、推进资源权益集中流转经营及生态环境整治,提升文化旅游价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以发展高附加值生态种养,依托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推进旅游和康养休闲融合发展。荒山荒地综合整治可以合理利用土地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和清洁能源产业。实践中,94个EOD项目试点涉及多种产业门类,大部分项目包含多种产业形成一主多辅或多主互补的产业布局。虽然各地情况有所不同,EOD项目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好项目并依托特有资源进行产业发展。OD项目的实施方式千差万别,但是实现“两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的底层逻辑是不可改变的。这是赵云皓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