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以及北京市、河北省等7省(市)政府联合发布了一份关于我所在地区治理大气污染的《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方案》。这份文件对治理大气污染进行了详细安排,其中包括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今冬明春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是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一份关于治理污染的文件。在这份文件中,规定到2025年,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1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
随着这两份重要文件的相继公布,十四五蓝天保卫战已经正式打响。生态环境部的有关人员表示,今年的治理行动将主要针对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重污染天气进行,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降低PM2.5浓度为主要目标。同时,政府将继续在重点地区开展监督帮扶工作,并会对恶意违法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需要指出的是,在治理大气污染的努力下,空气质量有了显著的改善。然而,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在防治重污染天气方面,我们迫切需要更加切实有力的措施。2020年底,我的国生态环境部的有关负责人宣布,我们已经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我们在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中取得了重要的成效。该负责人还表示,在过去的这5年中,我们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效是則迄今为止最显著、发展最好的,人民群众的对环保工作有了更高的认可度。
而其中,蓝天保卫战的成效尤为惊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说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正渐渐成为常态。我们国家仅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许多发达国家在几十年甚至30年内才达到的空气治理成果。这7年中,我国74个首批实施新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PM2.5浓度下降了48.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则上升了17.9%,重污染天数则下降了80%。虽然我国现阶段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提升,但这次提升还处于中低水平。我们还需要更多努力来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虽然我们取得了许多的空气治理成果,但是空气质量总体上依然受到气象因素的影响。我国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指出,2020年全国有125个城市的PM2.5年均浓度超标,PM2.5污染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控制;臭氧浓度正在缓慢上升,并成为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重污染天气依然存在。
刘炳江说,在地域上,2020年全国近一半的重污染天气发生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地区。这些地区因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更容易出现重污染天气。在时间上,大部分重污染天气发生在秋冬季(从10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这是由于在此时段下降的扩散条件以及暖气季节的污染排放,导致重污染天气发生的概率变得更高。
为确保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的有效实施,我们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科学减排。每年的秋冬季不仅是大气污染的高发季节,也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时刻。在当前仍旧面临严峻形势下,《方案》指出,十四五蓝天保卫战的打法至关重要。该方案规定,2021-2022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是减少重污染天气,降低PM2.5浓度,并在北京市等7省(市)的相关城市里制定出了2021-2022年秋冬季的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其中要求北京市将PM2.5浓度控制在45.3微克/立方米以内,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控制在不超过6天。为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生态环境部已从科学减排、守好数据生命线、持续开展重点区域大气质量监督帮扶等多方面作出全面安排,这些安排将一同确保《方案》的实行能够落地见效。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副司长吴险峰表示,今年我们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认真落实钢铁行业去产量相关的要求,并积极稳妥地实施散煤治理等涉及10项的重点任务。为了防止出现重污染天气,我们已经要求各地方依法按照已经制定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以确保公众的健康安全。我觉得,在启动预警方面,我们应该按照相关级别去启动,并且需要继续实施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措施,而不是大规模地停产,以尽可能减少企业正常生产的干扰。吴险峰表示,这次的《方案》中首次提出了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钢铁行业采取错峰生产,即生态环境部联合工信部引进的机制,环保绩效好的企业可以不错峰或者自主减排,绩效差的企业应多错峰,不容许地方不考虑环保绩效水平,所有企业都搞平均主义。 为了守好数据生命线,生态环境监测司一级巡视员刘舒生介绍说,自今年起,生态环境部将按照十四五的要求,对1734个国控站点,全面开展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监测评价、排名和考核,并实时发布所有国控站点的6项指标监测数据。另外,生态环境部执法局督察专员李天威表示,从201我从7年前开始,生态环境部统筹整个系统的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和骨干力量,创造性地组织实施了大气监督帮扶工作。通过开展40多项重点专项任务排查,共帮助地方发现了28.4万个问题,全面掌握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环境问题,推动了一大批涉气环境问题的解决,全力确保了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的完成。现在,为了达成《方案》中提出的目标,生态环境部督察专员李天威表示,我们将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我们将锚定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尤其是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目标,在重点地区继续组织开展监督帮扶工作,推动十四五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开好局、起好步。 《方案》提到,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将作为十四五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因此,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将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强化监管的依法治污。攻坚范围是涵盖了我所在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和长三角,共涉及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但今年,我们聚焦到了59个城市,与原来相比有进有出。总体上来说,在长三角区域,因为重污染天气已经基本消除,除了保留苏北、皖北7个城市参照执行以外,其他城市不再纳入攻坚范围。吴险峰说,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39个城市的基础上,今年的攻坚行动增加了河北北部3个城市、山西北部3个城市、山东东南部6个城市以及河南南部8个城市,共增加了20个城市。 《方案》提出,要借鉴以往秋冬季攻坚行动的成功经验,避免出现不担当不作为、放松监管要求等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生态环境部每月将通报各地空气质量的改善情况。对于进展缓慢、任务未能达到目标、空气质量指数(AQI)持续高位的城市,我们将下发预警通知函。如果未能完成终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的城市,我们将采取约谈、问责等措施,督促其加快推进工作。对于任务落实不力、环境问题突出的城市,生态环境部将结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安排,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对于问题较严重的地区,我们视情况开展专项督察。此外,对于那些因为缓慢的推进而无法完成任务的城市,我们将公开约谈政府主要负责人。如果发现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情况,考核结果将直接认定为不合格,并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吴险峰表示,根据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今年我们在《方案》中作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调整,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坚决反对一刀切。针对今年的攻坚任务,我们要求地方必须坚决防止为了完成目标任务采取应对敷衍、临时性措施的情况,防止对人民群众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我们还要确保人民群众过上温暖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