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兴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业的热点话题。 今年是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 世界各地人们预测,以前往保护区、亲近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潮将在全球兴起。 正当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难得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短期和长期危害。 特别是当前,有些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实际上却在做破坏环境的旅游。 因此,有必要研究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结合我国实际制定生态旅游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使生态旅游成为一所向游客提供生态教育的大学。 这样,我们就可以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可持续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演变和真实内涵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而创造和倡导的一种新型旅游产业。 2016年,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是常规旅游的特殊形式。 游客在观赏、游览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可以置身于相对原始、原始的自然区域,欣赏美丽的风景和野生动物。 植物。 这一时期的生态旅游概念是指旅游业中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理念。 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去现代城市和海边度假,而是更喜欢游览大自然,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强调自然景观的开发。
2006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内涵强调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必须让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享有同样的机会享受旅游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不能以牺牲当代人对旅游资源的享受和牺牲为代价,剥夺子孙后代的旅游资源。 我们应该有合理获得旅游资源的平等机会,即使是当代人也可以为子孙后代建设和提供新的文化景观,而不破坏前人创造的文化和自然景观。 而且,游客必须在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接受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高水平旅游和教育活动。 纯粹的营利活动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 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多学科论证后才能投入生产。 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承受能力需要认真研究。 否则,将对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干扰和破坏。 同时,生态旅游应以环境教育、科普和精神文明建设为核心内容,真正使生态旅游成为人们了解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大学。 二、我国生态旅游现状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增加了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趣,而且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创汇比重。
据近日召开的世界生态旅游大会显示,生态旅游每年给世界带来至少1亿美元的产值,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 我国发展生态旅游具备良好的条件:一是拥有庞大的客源市场。 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二是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截至年底,我国已建成各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这些保护区集中了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的最佳区域,是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国家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对全国省级以上自然保护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10万个保护区正式开放旅游,1万个保护区年接待游客超过万人次。 目前,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年游客总量近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近亿元。 一些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领头羊。 但由于我国旅游业发展历史较短,目前仍对发展中国家开放。 人们对旅游与环境的关系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旅游业是无烟产业的观念还是比较流行的。 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处于起步阶段,强调游览自然,以旅游为主。 资源的开发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破坏。 事实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粗放式开发、盲目利用旅游资源。 许多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认识。 调查研究和综合科学论证、评估、规划工作随即展开。
特别是在旅游新区开发中,开发商急功近利,在缺乏必要的论证和统筹规划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探索性、粗放式开发。 开发过程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了许多不可再生的宝贵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例如:素有童话世界之称的九寨沟,目前上游及周边地区正在经历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导致这里原有湖泊的水位每年下降一厘米。 由此,黄龙洞石路堤开始退化变色。 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喀斯特湖将会过早消亡。 更令人不解的是,有关部门为了吸引大量游客,在九寨沟内兴建了大量酒店,严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氛围。 我国旅游洞穴的开发利用还处于无规划状态。 很多地区一发现好的溶洞,就赶紧进行建设开发。 开业后,游客数量并未受到控制。 太多的游客加速了洞内沉积物的氧化。 有的洞口过大、过长,加速了洞内外的空气对流。 人们呼出二氧化碳气体,破坏了溶洞环境的平衡,导致溶洞景观老化。 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 在开发这一旅游资源时,很多地方管理不善、执法不力。 许多野生动物遭到肆意猎杀。 一些酒店、餐馆甚至用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来吸引游客,使许多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风景名胜区 近年来,风景名胜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对我国风景名胜区造成越来越多的建设性破坏,其中包括一些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风景区。 开山凿石、砍伐树木、破坏森林,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或因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堵塞道路,破坏风景、伤人; 或因长期干旱无雨,水源枯竭,饮用水短缺,一些建筑破坏风景、遮挡景观,造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极度不协调,破坏景观。 完整性和统一性。 在四季常绿的云南西双版纳,近几十年来,由于大规模砍伐森林开荒、利用森林作为能源,森林面积锐减,对原有的良好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一些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兴建宾馆、饭店,盲目扩大旅游区、建设旅游设施。 以索道为例。 世界各国都严格控制国家公园名山索道的建设。 其中,美国和日本被明确禁止。 日本富士山海拔30米,道路只修到几米。 不管游客有多少,你都可以一步一步爬上去。 但在我国,一些著名的古山上已经修建了现代索道,甚至很少。 有的山相对高度不足100米,还修建了索道。 国家风景区中心区索道的建设,不仅展现了自然风景区的原貌,也导致大量游客集中在容量有限的山顶,对景观和生态造成破坏。 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受了致命的打击。 调查显示,在已开展旅游的保护区内,仅进行定期环境监测,有的保护区甚至没有必要的测量仪器。 只有10%的保护区根据科学监测控制了游客数量,有些保护区已经人满为患。 有的保护区甚至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从事旅游活动,减少本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面积,改变其生计。空间和营养系统。 ,导致这里动植物的死亡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中国国家人与生物圈委员会对保护区旅游现状的调查显示:现有自然保护区因旅游造成了保护对象的破坏和旅游资源的退化。 由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区内及郊区部分景区受到影响。 有的地方在风景区附近建起工厂、企业,浓烟滚滚,污水横流。 有的景区随意修葺名胜古迹,安置在山林古寺之中。 电器设备、人造大理石、地砖等都经过大量人工装饰,与其自然品质极不相符; 有的景区不顾环境和条件,修建寺庙、佛像、不伦不类的主题公园。 这些不仅破坏了名胜古迹、文物原有景观的文化内涵,而且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景观结构造成破坏。 .景区环境污染严重。 根据旅游景区提供的监测数据,这里的水、土壤、大气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噪声、烟尘均超过规定标准。 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和酸雨比较普遍。 湖南区武陵风景区二氧化硫含量高达毫克米,比国家一级大气标准高3倍; 大片森林枯黄,出现酸雨、酸雾。 我国水污染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全国污染城市河段中,有的污染严重。 水质连灌溉标准都达不到,更不用说饮用标准了。 例如,人们饮用滇池水的地区已成为昆明市传染病和多种疾病的高发区。 黄河已断流多日,部分河段水质达到四级污染。 特别是近几个月来,黄河干流中游污染严重。 水面上浮着一层厚厚的泡沫,下面冒出棕色的污水。 一股刺鼻的臭味,鱼全部死光,连地都不能浇水,对河南省沿黄城市的饮用水造成威胁。
这是黄河近年来发生的最严重的污染事件。 而且是全流域性污染。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且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生态意识较差。 可以说,旅游所到之处,就会发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景区生活污水增多,垃圾残渣、废弃物急剧增加。 在举世闻名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 即使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 结果,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来清理。 开展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目前,存在垃圾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 由此可见,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 这种把生态消费放在首位、以牺牲生态资源获取利润的做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摆脱对生态旅游的误区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生态旅游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三、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旅游。 要把握好适宜的发展速度,控制接待数量,增强环保意识。 不然游客会太多。 会给目的地环境带来过大的压力,破坏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使生态旅游无法可持续发展。 主要措施: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 自然环境由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必须保持相对平衡。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枢纽。 它对地上、地上、地下环境都有多种影响。 如果把森林当作单纯的木材生产基地而砍伐,那就是掠夺性经营。 不管植被在防止环境退化、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沙、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那么破坏森林的最终后果将是一场灾难人类本身。 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和全球温室效应都证明了这一点。 森林公园是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生态经济系统。 它们以人类、生物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为基础,以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目标。 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发展自身,同时也保护生态环境,不危害子孙后代的发展。 这为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类生态旅游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区域环境。 201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它以其神奇的地貌和优美的环境,向世界展示了森林公园的美丽,为中国生态旅游树立了成功典范。 截至年底,各国相继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 随着森林公园游客数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引发土壤、植被、水质、野生动植物等环境问题。
此外,我国大部分森林公园都是在国有林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由于经营方式的变化,带来了更新观念、提高对森林价值和生态环境的重新认识的问题。 因此,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公园建设,是保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国资源保护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加强生态管理,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森林是一个整体。 除了木材之外,森林里还有许多其他物种。 它是一个由许多组件组成的复杂系统。 如果我们把森林当作一个简单的木材生产基地来砍伐,以掠夺性的方式经营,那么我们虽然收获了木材,但却会恶化甚至破坏其他资源的生存环境,而且收益也不会增加。值得损失。 当然,森林资源的效益无法充分发挥。 但当我们保护森林时,我们不仅仅将它们留给大自然。 天然森林会自然枯萎。 如果不砍伐它们,让它们自生自灭,那就是资源的浪费。 因此,在不过度改变森林结构的情况下,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开采,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严厉打击森林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林业局、公安监察部联合印发《关于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斗争的通知》。 各部门艰苦努力,严厉打击了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收回了一批被毁、长期占用的林地。 截至年底,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