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驶入快车道,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全民共识。
“今年夏天的天空真美,空气明亮,但紫外线比以前更强,要多注意防晒。” “空气中没有刺鼻的气味。” 蓝天白云,真舒服”……从京津冀到长三角,从东部沿海到汾渭平原,各地居民明显感受到了变化。灰色的天空越来越少,蓝天白云正在成为新常态,大家因空气质量改善而获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日俱增!
这一变化源于中国为保护蓝天、控制空气污染而开通的高铁。 十年来,列车不仅从未减速,而且不断创造新速度、新成就。
持续努力
雾霾锁住了天空,出门看不到对面的行人,空气脏得呼吸不顺畅,中小学停课,工厂限产,空气净化器一机难求。这是8年前在很多北方城市经常发生的事情。 据统计,2013年1月,北京仅有5天晴天,全国1/6国土面积遭受雾霾袭击。
那一年,蓝天保卫战消除人民“心病”全面打响:国务院印发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地开始行动根据计划要求。 企业推行绿色生产,公众自觉践行绿色生活。
2017年下半年以来,蓝天保卫战持续进行: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联合中心成立,28个专家组进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开展空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每个城市定制雾霾治理系统。 计划; 2018年,蓝天保卫战进入关键阶段——国家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专家指出,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这关系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建设美丽中国。
调整产业结构、控制煤炭消费、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升级改造工业排放标准、控制移动源排放、改造燃煤锅炉、提高机动车排放水平、控制散乱排放污染企业……重点污染防治领域 在京津冀地区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等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2020年2月,生态环境部宣布三年大气治理工作圆满结束。 “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空气质量约束性目标已全部超额完成。 特别是秋冬季节,空气污染有所改善。 2020年第四季度,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9个城市和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为62微克/立方米,较2016年同期下降39%; 重度污染天数比2016年同期减少87%,今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21年4月4日,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2.5%,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 PM2.5平均浓度为2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
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向工业倾斜,能源结构向煤炭倾斜,交通结构向公路倾斜,这些都是造成大气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单位土地面积煤炭消耗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6倍。 与此同时,城乡结合部、乡镇和广大农村地区存在大量“散乱污”企业,严重污染环境。 对于这些“重”产业来说,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在北京石景山首钢工业园区,当了十几年钢铁工人的刘伯强,随着首钢搬迁,如今转行维修首钢园区冬奥训练中心的冰场。 为改善北京整体生态环境,减少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首钢北京石景山园区主要钢铁生产工序已全面停工。 超过10万首钢员工参与了这次大搬迁。 “我感到非常幸运,这种转变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刘伯强说道。 距北京300公里的河北曹妃甸,首钢新厂区。 大型提质升级改造工程同时启动。 这是中国第一座临海临港的千万吨级钢铁企业。 拥有中国最大、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型生产设备之一。 一流的环保设备保证高水平运营。
不仅是大气污染重灾区京津冀地区,其他地区也在加大力度治理“散乱污”企业。 据生态环境部消息,2020年10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包头、乌海及周边地区召开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度会。 会议要求各盟市将所有燃气相关企业纳入紧急减排名单,落实“一城一案”、“一厂一策”,确保减排措施可操作、可监测、可核查。
辽宁省盘锦推出多项措施加强企业“分散污染”管理,包括加强混凝土、沥青搅拌站管理,增加检查频次; 对搅拌站搅拌设备、上料系统、料堆进行密封,加强厂区洒水。 变频,抑制扬尘污染; 加强防水卷材行业治理,10余家防水卷材企业对沥青烟气处理装置进行整改,安装光氧催化、经典捕集等新型沥青烟气收集处理设施。
安徽省合肥市发布《合肥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计划》,启动“散乱污”企业集群综合整治行动,细化整改标准。 实行拉网检查,建立管理台账。 按照“先制止、后治疗”的原则,实施分类处置。 同时,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坚决防止“散乱污”企业项目建设和取缔“散乱污”企业搬迁死灰复燃。企业。
能源替代
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曾占中国能源结构的93.8%,其排放的污染物已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又一罪魁祸首。 中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这意味着大量化石能源将被清洁能源替代。
在辽宁盘锦大宝村,村民李仁忠和妻子高兴地点燃了煤气灶。 “烧煤改成了天然气,省去了拾柴生火的麻烦,不用点火,也不用看炉子了。” 李仁重高兴的说道。 几年前,李仁忠家安装了天然气发生炉,成为村里第一批试点用户。 看到婆家使用天然气后生活发生的变化,一年后杨洪贵也在自己家里安装了天然气灶。 杨洪贵说:“一开始,人们不知道怎么回事,有的还怕着火,现在越用越有经验。” 据了解,政府补贴、企业利润、市场化运作,让盘锦9万多农民用上了安心的清洁能源。
以气代电代散煤,是我国北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例如,清洁取暖气代煤、冬季用电代煤等项目,可以有效降低采暖季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降低秋冬季重污染频率和程度。
河北将清洁煤、煤炉送入户,加强散煤整治。 河南郑州作为北方地区清洁供暖试点城市,推进地热能供暖建设。 截至2020年10月,已有20个地热能供暖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供暖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
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建设也日新月异。 在苏南第一座生物电站,货船源源不断地向这里运送秸秆等农业废弃物,每年可发电2亿多千瓦时。 福清兴华湾拥有30万千瓦海上风电二期项目。 在中国,每小时安装 2 台风力涡轮机。 风电开发已覆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根据2020年底公布的数据,我国汽车保有量仍在以每年超过2000万辆的速度增长。 由此产生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山西太原曾是全球十大空气污染城市之一。 2016年,太原启动了纯电动出租车更新换代项目。 如今,太原是世界上电动出租车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
目前,中国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销量和保有量占全球一半,每年减少污染物排放超过300万吨。 为加强重型汽车排放源头管控,我国还将自2021年7月起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
全网监控
“22日至23日,全省大部云量较大,空气质量以良为主。” 出租车上,乘客们正在收听空气质量预报。 在地铁里,人们查看手机实时了解当天的空气质量。
从2015年开始,广播、电视、手机天气预报都包含了空气质量预报。 中国环境监测站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信息不仅为公众提供空气质量和重污染预报,也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在应对大气污染突发事件时,大气环境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突发事件具有重要作用。 还可以通过更加科学、详细的监测数据对空气污染问题进行溯源,从根源上解决空气污染问题。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王欣表示:“我们用监测来发现问题,用监测来评估效果。”
“滴滴……”河北省石家庄市空气污染防治指挥调度中心响起一阵警报声。 与此同时,公共视频和红外报警系统上弹出了秸秆垃圾露天焚烧的预警信息。 工作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处理问题,避免了一次污染事故的发生。
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已建立了国际先进的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技术体系。 “全区重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接近100%,污染等级准确率接近80%。此外,预报周期从提前7天延长到提前10天,这可以为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采取应对措施赢得更多时间,同时也将进一步减少对经济社会的干扰。”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遥感卫星到激光雷达,从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站到红外公共视频点,目前,我国已在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设了1436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点。 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实现了时间尺度从小时到全年、空间尺度从区县到全市的公开。
据生态环境部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基本实现了“全面建站、全国联网、自动预警、法制化”的目标。问责”,生态环境监测能力显着提升。 数据质量稳步提升,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得到有效保障。
据悉,“十四五”期间,城市空气自动监测站将实现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全覆盖。 环境监测点建设将从“规模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全国“一张网”智慧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