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重庆日报记者从涪陵区生态环境局获悉,为解决农村排污口多、覆盖面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等问题,涪陵率先我市对农村生活污水实施“生态处理+”。 “还土利用”模式,目前已实施农村居民区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107个。
涪陵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涪陵区在农村生活污水日处理量较小的农村居民区实施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土壤还田利用”模式,具备条件将其回归土壤,并引入“恶心”的生态调节。 “增氧+曝气”流程,目前已实施农村居民区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107个,建成污水生态调节池9889立方米,总处理规模660立方米/日。 投入使用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到45%。
在此基础上,涪陵区初步建立了“化粪池出水——生态控制池——管网延伸到农田——定期半自动灌溉”的模式,逐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数字化监管平台建设配备流量计、全景视频等自动监控设备,连接回土管网99公里、灌溉水桩1750套。 通过平台控制污水生态调节和排灌,将自动灌溉2520亩农田。
“我们还制定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长期支持政策,建立了规范的运营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公司提供全方位的运维管理,并逐步推广到农村居民生活100人以上的地区。” 据负责人介绍,预计“生态处理+土壤还田利用”模式在整个涪陵区实施后,涪陵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将达到93%,节约约年节约灌溉水23万立方米,年节约氮磷肥1.3亿立方米。 过剩吨。 (记者陈伟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