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岭精准解读土十条 引导产业界参与土壤污染防治

——张山岭处长在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选

 

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起步较晚,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尚未形成,刚刚颁布的“土十条”是当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最高的行动纲领,为下一步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具体蓝图。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上,为帮助会员企业准确理解“土十条”的核心内涵,提供企业发展和业务布局的参考,会议特别邀请了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张山岭处长,就“土十条”进行了深度解读。

坚持“保护优先、风险管控”

张处长指出,“土壤污染防治与水、气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土十条”整个的框架结构、任务定位都与“气十条“、”水十条”有非常大的区别。总体上来讲,立足于改善质量,坚持“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八字方针。”土壤是大部分污染物的最终受体,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不均匀性、难可逆性等特征,其治理的复杂性、难度和投资远远大于水和气。治理越难就越凸显防的重要性,因此要坚持“保护优先”,现有的好土地一定不能再污染。另一方面,土壤的环境风险取决于它的用途,不同用途土地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土壤污染防治的本质是在严控新增污染的前提下,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进行土壤污染治理,逐步减少存量污染。

四大板块、十个关键词把握“土十条”核心内容

原标题:张山岭:精准解读“土十条”,引导产业界参与土壤污染防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