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古知未来丨大兴安岭林区变迁的故事

生态旅游报道_生态旅游的新闻_生态报道旅游文案/

 

9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考察漠河林场天然林面积,考察天然林生长态势和林下农作物展示情况听取地方关于深化森林资源资产管理改革、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强森林防火扑救的部署。

辽阔的兴安岭和咆哮的黑龙江。

大兴安岭林区作为我国最北端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 这里山峦绵延,河流绵延不绝,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使命。

生态旅游报道_生态报道旅游文案_生态旅游的新闻/

这是近日拍摄的大兴安岭林区风光(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大兴安岭林区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 目前,林区立木总量、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实现了“三个增长”。 大兴安岭广阔的林海正呈现出新的面貌,林区人民正在从“绿水青山”中收获更多的“金银”。

生态报道旅游文案_生态旅游报道_生态旅游的新闻/

3月15日,大兴安岭益康野生食品加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筛选野生蔓越莓。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生于森林,兴于森林。 大兴安岭林区已发展了一批蓝莓加工厂和北洋种植园。 神州北极村、中国龙江源以及避暑疗养胜地等旅游资源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林区发展由“一树独树”转向以森林为基础、生态旅游、森林食品、药材加工等为主导的绿色生态产业体系转型。

生态旅游报道_生态旅游的新闻_生态报道旅游文案/

1月10日,漠河市北极村,游客乘坐马拉爬犁。新华社记者 张涛 摄

大兴安岭曾经因海拔高、寒冷而让人望而却步,如今“冷资源”变成了“热门产业”。 大兴安岭地区利用独特的气候条件,积极发展寒地生物和寒地试验“双冷”产业,加快林区经济转型发展。

记者:李建平、黄腾、徐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