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扎实推进

人民网-环保频道原创文章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遍的民生福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要求。

2019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彰显了发展中大国的决心和担当,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19年,蓝天保卫战、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国家公园建设攻坚战持续进行。 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相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完善相关治理。 着力抓好源头防治,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循序渐进,扎实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人民群众幸福感得到保障。 “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持续加大

长江经济带被誉为中国经济的“金腰带”、中国经济的脊梁。 它关系到国家整体安全、效率和可持续发展。

2019年,生态环境部持续加大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新增劣Ⅴ类水体专项整治、入河排污口检查整治、“三类”专项整治等。磷污染”等11个省级以上省市。 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改专项任务有四项。

2019年9月至12月,生态环境部共组织3167人次对入长江排污口进行拉网式检查。 现场调查工作横跨11个省(直辖市)63个城市,覆盖长江干流、9条主要支流和太湖,岸线总长约2.4万公里。

调查完成后,生态环境部将全面了解长江排污口情况,为下一步开展排污口监测、追溯和有效管理,加快形成长江排污口管理体系制度权责明确、监控到位、管理规范。 打好基础。

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样。澳门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斌表示,生态环境部正在积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加强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顶层设计,研究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工作。起草《黄河生态保护和治理总体工作方案》,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建设。 同时,黄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被作为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重要内容,2019年第二轮督察将在青海、甘肃开展。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坚决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让古老的母亲河焕发出新的生机。

中国特色核安全之路越走越宽

核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核安全领域的具体体现。 这是核安全治理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 提出了解决核安全治理根本性问题、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和方法。 和路径。

2019年9月3日,中国政府发布首部核安全白皮书《中国的核安全》,介绍了我国核安全产业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核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主张,分享了核安全理念核安全监管实践,有效回应社会公众对核安全的关切,全面阐明了我国倡导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行动,展现了负责任大国形象。

白皮书指出,全面系统推进核安全进程是中国核安全理念的核心要义; 中国核安全理念的核心内涵是“四个并重”,即发展与安全并重、权利与义务并重、自主与协作并重、对症与对症治疗并重。 根源与根本原因并重。

2019年9月16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上,中国代表团介绍了《中国的核安全》白皮书,受到各方好评。

截至2019年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47台,在建核电机组15台。 未发生国际核与辐射事件分级表(INES)2级及以上事件或事故。

史上最大规模排入渤海排污口排查

2018年底,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渤海综合治理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要求,以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陆海统筹、以海定域。确保渤海生态环境不再恶化,三年综合治理取得成效。

生态环境部表示,为了“去掉一层皮”,必须对渤海地区入海污水排查清楚。 2019年1月至9月,环渤海地区13个城市全部完成二次检查。

2019年10月至11月,组织短精干的队伍,逐市开展检查和质控审核,完成三级检查任务。

此次专项行动历时近一年,采用“拉网”排查方式,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等高科技手段,覆盖渤海3600公里岸线。脚。 这是渤海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排污口检查行动。

实施垃圾分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资源的节约利用,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明确提出了实施垃圾分类的具体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动员全社会共同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具有重要意义。美丽的中国。

2019年7月1日,《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在上海率先实施。 根据住建部规划,到2020年底,已试点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立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其他地级城市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公共机构的废物分类。

实行垃圾分类后,可以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有害物质也能及时处理掉,防止二次污染。 因此,垃圾分类不仅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零废弃城市”推动我国生态文明领域制度创新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指出,“无废城市”以创新发展新理念为指导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动固废源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形成垃圾填埋量最小化、固废环境影响最小化的城市发展模式。也是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

《方案》提出,在全国选择10个左右有条件、有基础、规模适当的城市在市内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到2020年,系统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综合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项目。推广“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

2019年4月30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项目。 11个试点城市分别为:广东省深圳市、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安徽省铜陵市、山东省威海市、重庆市(主城区)、浙江省绍兴市、海南省三亚市省、河南省许昌市、江苏省。 辽宁省徐州市、辽宁省盘锦市、青海省西宁市。

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 是从全市层面深化固废综合管理改革、推进“无废社会”建设的有力抓手。 是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

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基本完成

在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完成2018年县级及以上水源地整治任务的基础上,全国其他地区要完成2018年县级以上水源地环境问题清理整治工作3626项。 2019年县及以上地区。截至2019年12月12日,已整改问题3611个,正在整改15个,完成率99.6%。

全国范围内,北京、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福建、山东、河南、海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完成水源地环境整治相关任务。 广东、辽宁、广西等地基本完成任务。 截至目前未整改的15个问题涉及广东潮州(2)、肇庆(1)、辽宁本溪(2)、锦州(1)、广西河池(3)、榆林(3)、柳州(2)、钦州(1).

此外,地级及以上城市2899个黑臭水体中,已消除2513个。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2020年1月12日至13日,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生态环境部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指出,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2019年,城市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 浓度持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

2019年前11个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 2019年,北京PM2.5年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 全年重污染天数4天,连续280天无PM2.5重污染。

李干杰表示,2020年要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狠抓秋冬季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积极稳妥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持续整顿“散乱污”企业,深入推进柴油货车污染治理。 同时,要进一步加大非重点区域污染治理力度。

国家公园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系统部署和实施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的国家。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是我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举措。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关键是试“制度”,优先创新制度、完善机制。 2015年以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在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完善法制保障、加强监督管理、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国家公园体制已开始实施。 公园、自然保护区实行统一管理。

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已设立三江源、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海南热带雨林、神农架、武夷山、南山、普达措、钱江源10个国家公园制度试点,覆盖青海、吉林、海南等12个省份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2.3%。

下一步是在2020年结束国家公园制度试点,总结评估经验,正式设立一批国家公园。 同时,加快国家公园立法进程,明确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和程序要求。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兴则文明兴。 当生态衰退时,文明就会衰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重要坎”。 中国经济发展要迈上新台阶,必须建设生态文明。 进入下一个级别。 从“求温饱”到“求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发生了巨大变化,绿色成为当代人的新梦想中国人。

蓝天白云常在,丛林湿地一片翠绿。 如今,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已不再是头脑中的概念,而是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践行绿色发展。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漫漫征途中,我们已经开始大显身手,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未来,中国将坚定走生态环境与经济质量双赢之路,把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让“两山论”在960万人口上结出硕果。平方公里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