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历史及发展模式分析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历史及发展模式分析

土壤是人类生存、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它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土壤环境是影响国家粮食和粮食安全、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前,我国土壤环境条件总体优良。 土壤环境问题主要发生在金属采矿业和污水灌溉地区。 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影响农作物生长、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工业企业数量急剧增加。 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环保意识淡薄,土壤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进入21世纪,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加快和“退二线、进三线”的进程,城市工业企业或搬迁、或停产、或关停,留下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地块污染类型复杂,给城市土地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1 我国土壤环境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2005年,原国家环保总局(2008年3月改组为环境保护部)和原国土资源部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普查。 此次调查历时8年,于2014年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土壤点位总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度、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2%、2.3%、1.5%和1.1%。污染类型主要为无机污染,其次为有机污染,复合污染所占比例较小。总体来看,我国土壤污染具有大面积、深污染的特点。耕地和工矿废弃地环境污染问题问题突出,形势不容乐观。

2 土壤修复行业发展历史

我国土壤环境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问题。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大米镉、儿童血铅超标等事件引发社会对农田污染和农产品安全的担忧。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问题也暴露出来。 2004年4月北京宋家庄地铁站建筑工人中毒事件被视为我国土壤修复事业的开始。 当年6月,原国家环保总局下发《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期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环办〔2004〕47号),要求污染企业或者单位改变原土地用途性质时,必须取得省级以上质量认证。 有条件的环境监测部门将对原土地进行监测分析。 继北京宋家庄地铁站土壤污染地块发生工人中毒事件后,苏州、武汉等地化工企业搬迁地块也发生了建筑工人中毒事故。 土壤环境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北京、上海等地先后对第三化工厂、上海世博园区、武汉农药厂、北京第二化工厂、北京焦化厂等开展了修复治理工作。地块。 为指导污染场地搬迁、治理和后续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法规、意见、办法等文件。 2008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原环境保护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意见》(环发[2008]48号) )同年六月。 ; 2014年,原环境保护部完成了《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2014)、《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指南》(HJ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2014)等指南。

土壤修复行业发展初期,由于缺乏相关法规和标准,企业技术实力参差不齐,污染土壤修复过程缺乏有效监管,二次污染和污染事故频发。扰乱事件频发,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整治行业的健康发展。 可持续发展。 针对诸多行业乱象,国家相关部门加大了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制定力度。 2016年,国务院颁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行动方案。 按照方案要求,国家环境部门先后发布了《污染土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等三部部门规章《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用于监督各类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2019年1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简称《土壤污染防治法》),是我国首次制定专门法律规范土壤污染防治,填补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专门法律的空白,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法可依。 《土壤污染防治法》实施后,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完善了建设用地、农用地土壤环境保护监管和技术支撑体系。 2020年7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土壤污染防治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会议要求,依法检查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土壤污染防治法全面有效实施。 为进一步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相关要求提供保障。

3 土壤修复企业发展模式

随着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以及《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政策法规的不断实施,土壤修复已成为环境领域又一个充满潜力的新兴产业。 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政策红利吸引了众多不同类型的企业涉足这一领域。 企业基本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我国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回顾我国土壤修复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企业并购、合资、转型升级、技术引进、业务扩张等模式已成为企业开展修复业务的主要趋势。

3.1 并购模式

企业并购主要包括企业合并、资产收购、股权收购三种形式。 目前土壤修复行业的并购主要以资产收购或股权收购为主,引进与土壤修复相关的核心技术团队和工程建设经验。 其中,海外并购成为一些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的战略选择。 2015年7月,永清环保完成收购美国土壤修复公司Integrated Science & Technology 51%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为永清环保“大土壤”战略加码。 广西博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收购加拿大Remedak土壤修复公司,将其独特的热处理系统国产化,并成功应用于国内多个污染土壤和含油污泥处理项目。

在国内企业并购方面,一些技术先进、行业经验丰富或设备研发能力先进的企业成为优质收购目标。 2012年,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收购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中节能大地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成为中国节能产业集群中唯一一家专业从事环境修复的央企工作。 其他选择通过并购快速进入土壤修复行业的还有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绿色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通过收购,大部分企业在土壤修复领域都展现出了不俗的业绩,为自身发展注入新动力。

3.2 合资模式

由于我国土壤修复行业起步晚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所采用的技术主要借鉴这些国家的成功管理实践并结合我国实际项目情况进行技术研发、试点测试和项目实施。 建立合资企业已成为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有效途径。 2017年,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与AECOM合资成立华康盛泰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依托中交集团在基础设施综合服务领域的优势和重要影响力,中国与AECOM环保修复领域的全球技术网络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合资公司开拓环保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由泰州海陵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丹麦Ejlskov Al/S(Ejlskov)公司共同出资的江苏艾尔斯科夫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该合资公司依托埃尔斯科夫在全国开展土壤修复等服务的成熟技术和经验,成为台州首家国有控股中外合资环保修复企业。 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引进国际先进修复技术,不仅将有效提升环保企业的技术和服务能力,也将很好地提升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3 企业转型模式

近年来,不少从事岩土工程、地基、测量等的企业转型进入土壤修复行业。 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中科鼎石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其前身是2002年成立的北京鼎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岩土工程和基础工程。 2010年开始向土壤修复领域转型,先后拿下多个国内有影响力的污染场地修复项目。 2014年与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2015年,全国首个污染场地综合治理行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立。 中科鼎石已成功转型为产学研一体化环境修复公司=同样位于北京的另一家岩土技术公司北京中研大地科技有限公司在保持主营业务的同时,正在积极拓展土壤修复相关业务。 公司依托成熟的岩土工程咨询、设计、施工管理经验和拥有岩土施工设备的优势,通过与科研院所和国际企业的技术合作,在广西河池土壤污染地区开展了多个土壤修复治理项目防控试验区。

3.4 设备和技术引进模式

引进国外成熟的修复设备或技术也为众多企业进入土壤修复行业提供了有效渠道。 上海康恒环保有限公司于2014年中标小南华南地块有机污染物修复项目,引进修复剂与土壤高效混合设备。 近年来,公司先后完成了小南华、上海宝钢渣场等土壤修复治理工程。 森特世星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金属建筑围护系统、声屏障系统和钢结构工程服务。 2017年与德国Zuplin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签署技术引进协议,后者使用其修复技术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服务。 2017年,森特时兴集团有限公司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首钢绿轴现场试点项目,并于2018年成功中标首钢园区焦化厂(绿轴)土地污染治理项目。

3.5 设备供应商分包模式

近年来,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快速发展,不仅为土壤修复设备供应商或制造商提供了大量订单,也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接触和参与土壤修复治理项目的机会。 上海奥江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代理修复设备进入这一领域,提供专业修复工程分包服务,并在行业发展初期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国内不少从事土壤修复设备研发和制造的企业通过为修复企业提供设备和服务,找到了快速进入该行业的切入点。 典型例子有江苏盖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无锡锡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 江苏盖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场地勘察修复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科技创业公司。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已逐步成为具备提供修复工程分包、总承包服务能力的企业。 。 无锡习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早期通过为修复企业提供修复工程配套设备而接触行业,并在参与修复设备国产化进程的同时,迅速进入修复市场。 这种由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分包服务模式,让设备供应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实际项目经验,为公司今后深入行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6 其他模式

国内不少传统环保企业专门成立土壤修复事业部,开拓土壤修复市场。 这些企业在环保市场开拓和项目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土壤修复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金隅红树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市专业的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单位。 作为环境应急单位,负责宋家庄地铁站污染土壤的处置工作。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早期是垃圾填埋场防渗工程的龙头企业。 其防渗技术和施工经验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开拓土壤修复市场提供了优势。 环境调查评价、地质调查、样品检测等专业公司也在积极发展土壤修复相关业务。 为了满足土壤修复行业的需求,他们提供污染场地调查、样品检测、风险评估、修复或风险管控、效果评估等相关服务。 与此同时,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也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的污染机理和治理技术研究,为土壤修复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结论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行业法规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 一大批修复项目的开展和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建设,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修复行业历经多轮筛选和淘汰,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一批专业公司。 然而,行业市场竞争仍处于早期阶段。 每年都有很多企业进入并获得收益。 近年来也吸引了不少央企。 积极布局土壤修复产业,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国家队”力量,也加速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行业的激烈竞争,以及存在的资金来源不足、技术开发无法满足行业需求、项目商业模式单一等现实问题,使土壤修复行业的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 但随着《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实施,以及一系列国家和地方指导性或规范性文件的出台,经过广大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近年来,土壤修复行业逐渐走上了健康之路。 发展快车道保证了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

摘自:《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