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相互合作的全球性、多边性、长期性的重大国际事务,涉及、法律、经济、能源等一系列战略政策调整。2015年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近200个缔约国代表一致通过《巴黎协定》,187个国家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的相关文件,共同做出承诺—-为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并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净零排放。我国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中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早日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平方米左右。
积极落实碳减排的国际承诺对外可以提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和制度性话语权,对内可以促进中国经济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进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将中国碳减排目标与能源战略调整相结合,探索中国能源战略调整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新能源发展的金融创新。
1我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现状分析
(一)能源消费结构形势
我国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长期在65%~70%之间,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仅占20%~30%,从而造成我国单位能耗的排放因子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从1993年开始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2006年开始进口天然气,2009年开始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近年来能源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提升。据统计,2014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达到3.1亿吨,原油的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60%;天然气进口量59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32.2%;煤炭进口量2.9亿吨,进口依存度8.1%,由此可见,我国的自主能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还是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PM2.5等常规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match、地下水资源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煤炭等化石能源消match费过快增长的趋势,使得国内资源保障和环境污染的承受力逼近极限。根据《BP2035世界能源展望》,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增长是世界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动力,但中国的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正在放缓,到2035年左右,我国的能源推动力将逐步减弱。
注:(1)数据来源: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October2015;
(2)中国数据中未包括香港特区和省;
(3)为便于数据比较,均采用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中的计量单位,石油消费以百万吨(Mt)计量,其他能源品种以百万吨油当量(Mtoe)计量换算。
(二)人均碳排放强度与碳排放总量
我国重型化工业比重偏高使得单位GDP能源消耗水平高。据统计,2000~2015年,全球排放年均增长7.6%而我国现今排放量已占世界的1/4,人均年排放量约为5.8吨,已超过世界人均排放水平。因此,在我看来,我国未来的碳排放空间都很有限,面临着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
(三)碳排放约束下的一次能源结构
在《巴黎协议》碳排放峰值的约束下,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能源,将主要由非化石能源来提供,因而必须加快水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与此同时,在采用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核电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对不同的能源结构及其对应的能源成本进行分析,从经济社会可持续的角度研究是否可以接受该能源结构,从而制定最优化的能源结构目标,切实达到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