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的新型非消费性、教育性、探险性旅游,已成为国际旅游发展的主流。 本文阐述了其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发展措施。

旅游科学/

《旅游科学》是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旅游学术研究专业期刊。 学术内涵严谨,编辑风格简洁,注重旅游理论和应用研究,力求把握发展脉络,反映行业动态,聚焦行业热点,探索发展趋势。 读者对象:主要为高校、研究机构、旅游业人士。

1.1 生态旅游概念

生态旅游的概念起源于1983年,1986年国际环境保护大会倡导,近年来已成为国际旅游新时尚。 联合国将2002年确定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可见呼吁之巨大。

根据世界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等国际组织及有关专家的定义,生态旅游的标准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始和谐的自然文化生态系统;

第二,生态旅游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三是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 生态旅游具有旅游、保护、经济致富和环境教育四大功能。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生态旅游的对象存在争议。 认识主要有小、中、大三个尺度。 生态环境受到干扰; 中尺度是指亚生态,是指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但仍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生态环境,其中一些生态环境是不可逆转的; 泛生态是指大规模,有两个层面的理解。 一是广义的生态环境不仅包括自然,还包括社会、文化。 另一个层面是以生态旅游为原则和先导,规范一系列工作方向,产生全面的社会影响,即宣扬指导生态旅游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思想。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联动。

该自治县位于人口稠密的辽宁东部地区。 人类活动极大地扰乱了生态。 就林业而言,原生林很少,而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却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次生生态区。 因此,自治县生态旅游的发展应定位于中等规模类别; 同时,为了在提高环保意识、促进整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可以大范围地作为引导。 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小型生态旅游也有其典型特征。 因此,本规划一方面将生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将自治县亚生态区开发成为具有代表性的系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 促进整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旅游功能

2.1 生态旅游的引领作用

生态旅游将在自治县旅游业中发挥引领作用。 除了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外,也代表了生态旅游未来发展的新趋势和主旋律。 它是可持续旅游的重要基石和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同时,也是倡导可持续发展、从思想上增强环境意识的重要内容。

⑴树立生态形象,便于宣传推广

当前,自治县旅游业应在对外宣传推广中力求清晰的整体形象,在世界范围内倡导可持续旅游。 当生态旅游成为新趋势时,应结合自身特点,提出自治县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旅游业,并可向全国推广。 树立旅游新形象。

⑵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产品结构

目前,自治县旅游产品以传统观光为主,但开发深度不够,产品相对单一。 通过发展生态旅游,重新审视资源价值,开发更具参与性的旅游产品,可以改善产品结构。 同时,通过发展生态旅游,逐步加深对旅游资源的认识,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扩大开发的强度和广度,具有优化全县资源配置。

⑶改善旅游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目前,一些自治县旅游区存在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下降、旅游资源保护不力等问题。 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发和推广,可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旅游环境。

⑷ 增强环保意识,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以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旨在保护资源特别是生态的多样性,保持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促进环境保护和宣传教育,提高资源环境管理水平,谋求旅游的发展。它将产业发展与自然、文化、人类生存环境和谐融合,按照生态旅游的理念和原则运作,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生态经济支撑

面向21世纪,我国实施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发展、中部贯通东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投身新形势世界贸易组织(WTO)。 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结合省情,实施生态经济战略,构建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物产丰富、文化繁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和谐、人民富裕、社会福祉、可持续发展。 发达的生态经济区可以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速资金的积累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速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经济文明的转变,激发科技进步的活力。创新,推动高素质人才培养,实现跨越式发展。

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在总结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可持续理论为指导,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科学的原理实施区域建设。 生态经济建设要运用自然生态系统动态平衡原理和物质转化、高效利用原理,改造区域内传统农业、传统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将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相结合,实现生态、生态、经济的共同发展。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才能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均衡协调发展,使该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自治县生态经济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在高标准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上,发展以生态农业为主的最具特色和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以有机食品为主的食品工业,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农业。旅游业 以旅游业为基础,全面整合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生态旅游作为整个旅游业的一个新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类型,需要相关部门或要素的协调和共同努力。 一些物质生产部门,如轻工、建筑、农牧业等,一些非物质生产部门,如文化、宗教、园林、卫生、科技、邮电、教育、商业、金融、海关、公安、环保、保险等环节。 因此,生态旅游可以在生态经济战略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未来生态经济系统的主体。

⑴协会带动,增加有效需求

生态旅游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 同时,旅游消费是较高水平的消费,比一般耐用消费品需要更新换代更快。 生态旅游者不仅希望旅游目的地符合环保、生态的原则,也希望购买的旅游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具有当地特色的绿色食品。 这可以有效激活自治县内外市场,增加对绿色食品的有效需求,从而带动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不断促进一二产业结构的完善和合理化,减少对绿色食品的需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发展过程中资源、能源、土地的消耗以及有害物质的产生,促进了各行业的生态化。

⑵建设生态经济系统枢纽

生态旅游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 通过这个桥梁和纽带,游客推动了绿色食品的生产和流通,而绿色食品的生产和流通不仅促进了相关产业技术的转化,也刺激了产业技术创新。 ,并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以获得更多绿色食品生产所需的原材料。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旅游是生态经济系统的枢纽。 通过发展,产供销体系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运行。

⑶ 宣传促销,提高知名度

发展生态旅游可以带来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快绿色食品流通,提高自治县产品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产生名牌效应,增加无形资产,并起到很好的宣传推广作用,为经济一体化、吸引外资创造条件。

三、发​​展指导思想和措施

3.1 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自治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使之发展成为自治县旅游产业的主导产品,把自治县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县。 为此,全县旅游业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发展,生产绿色产品,推广绿色体系,全面实现自下而上、由内而外的绿色。

3.2 发展目标

在有效保护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合理科学开发一系列吸引力强、综合效益显着的生态旅游产品,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机制,营造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建设自治县建设成为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强县。

到2010年,生态旅游示范区框架基本完成,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旅游理念逐步在旅游业落地。

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生态旅游体系,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在国内呈现较强竞争力,生态旅游理念得到全社会认可。

到2025年,广泛推进旅游业绿色发展、绿色产品生产、绿色管理,全面推行绿色生产体系,创建生态旅游县,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3 发展措施

⑴ 生态旅游宣传推广

在研究游客动机和满意度、评估生态旅游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策划和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将自治县生态旅游产品推向社会台阶逐步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 进入国内外旅游市场,刺激、诱导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自治县生态旅游制定统一的宣传主题口号,作为旅游产业主题形象之一,支撑整体形象。

⑵推广绿色技术

生态旅游倡导全球旅游与绿色经济紧密结合。 在生态旅游区乃至所有旅游区的开发建设中,全面推广绿色技术,注重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和废物的最佳处理方法,如使用节能炉灶,生物燃料用于清洁能源; 在保证设施和服务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物品尽可能重复利用,生活废水略作处理用于浇花,减少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

⑶开展生态酒店创建活动

生态酒店,又称绿色酒店,是指为游客提供符合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对人体无害的产品和服务的酒店。 创建生态酒店可以提高经营者的环境和节能意识,降低消耗,在激烈的酒店市场竞争中树立自治县酒店业的良好形象。 统一部署,制定生态酒店实施标准,经过一段时间考核合格的,授予“生态酒店”称号。

(四)加强生态旅游教育和科学研究

生态旅游教育和科学研究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高等学校和中专旅游专业应开设生态旅游或生态旅游相关课程,同时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生态旅游知识。 培训确保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素质。 同时,开辟一定渠道,推动生态旅游科学研究,规划自治县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五)重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

与国内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相比(目前国内自然保护区年接待游客总量25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近5.2亿元;森林公园5000余人、综合经济收入25亿元),自治县要处理好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充分认识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对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增强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环保部门的积极性,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业纳入旅游业整体发展之中。自治县格局。

⑹建立全省生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收集生态旅游区各种基础数据,建立自治县生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研究、预测和监测生态旅游变化,为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更可靠、更全面的决策信息,同时为游客提供查询服务。 部分信息系统可接入互联网,建立自治县生态旅游区网站,并与已上线的全省生态旅游区网站联网。

⑺建立生态旅游经营者质量认可体系

生态旅游的发展对生态旅游经营者——旅行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旅行社在组织生态游客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因此,旅行社应建立生态旅游经营者质量认可体系,建立一套适用于全县的规范的生态旅游经营标准,确保经营者拥有高质量的生态旅游经营,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旅游体验。优质的生态旅游体验,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治县生态旅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⑻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网络体系

针对自治县生态旅游起步较晚的情况,应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具有省级乃至国家级意义的生态旅游景区,形成网络体系并进行重点建设,为各族自治县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规划标准、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并起到示范作用。 这样才能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完成生态旅游县的建设目标。

⑼ 积极举办研讨会

鼓励和支持在自治县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生态旅游研讨会,了解国内外生态旅游规划、开发和管理动态,为自治县生态旅游发展和管理提供有效、可操作的指导。 最新信息,共同探讨自治县生态旅游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⑽ 定期评估生态旅游区工作

自治县有关部门要结合风景名胜区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定期对生态旅游区工作进行评估,督促其按照生态旅游要求进行经营管理,避免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做一些不利于生态旅游的事情。 环境保护问题将损害自治县的生态旅游和生态经济形象。

3.4 典型生态旅游功能区

3.4.1 自治县生态经济区划分

为客观认识各生态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找准所在地区的基本优势,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提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整个区域生态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结合自治县地貌特征,遵循全面性、整体性、相似性、主导性、连续性、协调性等原则,江西湖沼湿地农渔业建设生态经济区。 每个生态经济区均设有生态旅游示范区。

1)山地丘陵森林生态经济区:包括江西东部、南部、西部地区,包括怀玉山、武夷山、九连山、罗霄山、九灵山、幕府山等,山峦叠嶂,山势雄伟,森林植被良好。 。

2)岗底平原农业生态经济区:江西中部丘陵、盆地相间,丘陵山区地形复杂,高丘低丘起伏连绵。 丘陵间常分布有一些断陷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吉泰盆地。 丘陵盆地自然条件良好,是全省重要的粮油和林果产区。

3)河流、湖泊、沼泽、湿地、农渔业生态经济区:赣北湖泊星罗棋布,平原开阔,其中水面大于1km2的湖泊80多个,范阳等地湖和柘林湖都比较大。 范阳湖平原土地肥沃,气温温和,水源充足,适宜发展农牧业、养殖业。 柘林湖生态条件优良,岛屿相间,开发潜力巨大。

《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本文首发于您身边的高端论文出版学术顾问Title Station

文章标题: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文章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