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是在2015年左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开始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 在此期间,“水十条”刚刚发布,对农村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城市污水处理市场趋于饱和,大力发展农村污水处理市场自然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同样是近年来,全国多个省市逐步启动了农村污水处理工作。 一些率先布局农村污水处理市场的企业也在这一时期快速、大规模进入市场,如北控水务、北控水务、桑德等水务龙头企业。
我们还发现,在农业和水务市场受到行业广泛关注之际,一些进入环保行业的跨境企业也选择以此作为突破口。 例如,2014年,中车与江苏常熟、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 与中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10亿元在常熟建立国际领先的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生产研发基地。 通过进军农村水务市场,大骏布局了环保产业。
短短几年时间,多个细分领域的专业环保公司也迅速崛起,在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崭露头角。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经营主体明显开始向农村转移,农村将成为污水处理的主战场。
但现实总是比较“骨感”。 过去几年,农村污水处理领域蓬勃发展,行业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一直困扰行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 因此,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只建不运营”、“设施大量暴露在阳光下”等现象频频见诸媒体。
要真正让农村污水处理市场不仅“看起来漂亮,而且表现也漂亮”,标准、技术、资金、模式等话题都绕不开。
如何合理确定排放标准?
农村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农村污水处理应采用什么排放标准? 行业内尚无统一结论,我国也尚未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在2018年环境治理论坛上指出,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无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一刀切的农村污水处理和排放系统。 标准。 标准需要因地制宜,各地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排放标准。
从中国水网统计可以看出,今年,包括河南、广东、北京、天津等多个省市都出台了相应的农村污水处理及排放标准(相关链接请点击:【潘一盘】 ] 9个主要省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汇总)。 目前尚无排放标准的地区普遍采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作为农村污水处理参考排放标准。
但从目前已发布的地方排放标准来看,部分省份制定的排放标准过于严格,甚至远远超出了技术可行的范围。 这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政府部门也在积极研究和探索这些问题。 去年,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排放要求,要求各地加快制定生活污水处理和排放地方标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将于2019年6月底前制定,已发布的要按照新要求进行修订。
这不仅意味着短期内,国家层面不会出台统一的农村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这也预示着今年将是大量地方考核标准出台之时。 如何合理确定排放标准成为现阶段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不仅技术的选择与标准高度相关,而且标准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项目的进展。 王洪臣认为,“考核标准是困扰农村污水处理的一大难题。一个标准可能推动和推动一个行业的发展,但一个标准也可能束缚一个行业,所以标准至关重要。”
今年,2019环境治理论坛将邀请参与《通知》制定的专家,重点解析政策走向。 例如,将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农村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夏训峰共同探讨环境部对农村污水处理的新要求,同时也重点探讨了农村污水处理的具体要求和方向。国家层面为地方制定农村污水排放标准。
技术路线如何选择?
废水处理规模越小,关于技术选择的讨论就越多。 过去几年,当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备受关注时,关于技术路线选择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与城市污水处理相比,农村污水处理更依赖技术,需要更多的技术。 然而,很多人都无法说出农村污水处理的主流技术。 王洪臣曾表示,这是因为农村污水处理才刚刚开始。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什么样的技术才是农村污水处理的主流技术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但仍然没有标准答案。
王洪臣在去年环境治理论坛上也指出,目前不少省市对农村污水处理要求“一村一策”。 然而,中国有超过200万个自然村和60万多个行政村。 治理技术不可能有两三百万。 因此,必须有主流技术。 如果超过200万个自然村中60%以上采用该技术,就是主流技术。
为什么大量设施建成后却闲置? 对于农村污水处理水来说,不仅是资金和监管的问题,更关键的是技术问题。
正因为如此,在历次环境治理论坛上,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话题都是讨论的重点话题之一。 许多企业也将技术探索的想法付诸实践。 桑德国际有限公司总裁助理、乡村环境集团总经理王俊安曾在交流中提到,农村污水处理按技术可分为三类: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和自然生态法。 适合农村地区的技术方向应该是这三种方法的结合。 但可能更侧重于生物膜法,然后根据不同用途和排放标准,与活性污泥法和自然生态法相结合。
王洪臣教授还根据多年的研究实践总结,我国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工艺选择应遵循:一切以运行为中心,以能在农村运行为中心,以能不能运行为中心。农村地区每天正常运转。 中心,只有日常能方便操作的才是农村污水处理的主流技术。
技术话题也是今年环境治理论坛的一大亮点。 届时,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方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俊新将应邀就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规范进行详细讲解。 分析,也希望通过讨论和交流,帮助企业做好技术选择,真正让农村污水处理有效、优质。
资金问题如何解决?
谈到环境治理问题,提到最多的就是资金问题。 对于农村环境治理来说,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事实上,农村环境保护已经启动十几年,并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动。 2008年至2017年累计投资超过400亿元。 同时,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约13.8万个行政村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对农村环境保护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农村环境治理设施建设也在逐步完善。
但从农村污水处理来看,标准、技术选型等问题也给农村污水处理的推进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PPP中心主任卢元堂曾指出,由于农村污水处理没有统一的排放标准,很多地方基本遵循城镇污水处理的要求,要求它要达到A级,甚至Surface Category IV,导致成本非常高。 完全依靠政府投资来运营往往会导致财政支出难以承受。
此外,我国农村环境管理市场机制不完善也是资金压力的原因之一。 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尚未建立,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展收费工作; 农村环境治理项目成本高、风险大,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不高。 陆远堂认为,我国迫切需要探索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付费制度和成本分摊机制。 同时他还提到,产业整合也是有效拓展农村环境治理市场的重要举措。
什么型号比较合适?
政策、技术、资金等因素障碍依然存在,农村污水处理任重而道远。 寻找适合的商业模式也是很多环保企业现阶段寻求的突破口之一。
农村污水如何处理? “首先要跳出污水处理的范围。”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毅指出。 这意味着污水处理不能单独考虑,而应与畜禽粪便处理、秸秆利用等结合起来。将垃圾转化为能源,不仅解决了污染问题,还解决了农村能源、化肥来源问题地区。
“大批量、大范围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能依靠技术本身,而要依靠商业模式;不能单纯依靠市场化,而应由政府主导,提高分散污染的有效性。”统筹协调农村环境治理,将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生态发展相结合,是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更高要求。 清华大学教授王开军认为,这是环保+新农业的模式,是环保+新农村最有力的背书。
目前,不少企业都在探索这条道路。 比如,在实际项目中,桑德整合农村污水、城乡水务一体化、互联网+服务、绿色小镇等,最终落地乡村生态文明; 北京嘉业嘉靖通过技术探索将农村池塘和农村污水处理结合起来,花费比一体化设备更少的钱,实现彻底处理; 在宜兴城乡生态综合体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中,中国水务从污水处理概念厂入手,从污水中提取大量资源,用于农业、农田、鱼塘、中央湿地和其他环节。 各个环节相互配合,互为资源。 通过共生模式,环保进入新农业,进而打造成为乡村生态综合体。
农村环境治理模式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陆远堂在去年的环境治理论坛上也指出,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可以通过一些区域捆绑、项目捆绑、环保互联网+、PPP+第三方治理等方式实现规模化运营,降低单位成本。污染控制。 成本,最终目的是减轻财务支付压力。 只有这样,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才能持续发展。
在标准和技术探讨的基础上,2019环境治理论坛还将邀请更多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分析具体的成功案例,就农村污水治理的模式问题进行更好的交流。 同时,针对未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新阶段可能面临的新问题及解决方案,论坛还拟邀请王洪臣教授进行具体分享,重点探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未来发展方向农村污水处理。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