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环境DNA等技术赋能水生态智能观测系统建设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记者倪元进)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3日通报,近年来,北京市推进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环境治理,探索水生态修复,取得了多管齐下,共建碧水。 保卫战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能力,运用人工智能、水下观测、环境DNA、遥感监测等技术开展水生态智能观测系统建设,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基因测序。

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韩永奇介绍,研究人员率先在北京市大兴区新丰河、丰台元波湖搭建了实时智能鱼类观测平台。区,并实现了鱼类实时监测记录和人工智能识别。 等,更加直观、便捷地跟踪和评估水生态治理和恢复的效果。

“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问题”。 韩永奇表示,北京在水环境治理中突出“强生态”,探索水生态修复,以“碧水绿岸、鱼游浅底”为目标,持续推进河湖缓冲区建设和自然保护。岸线保护将促进水体生态功能的进一步恢复。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刘保贤介绍,目前,北京市水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监测指标包括理化指标、水生生物指标和生境指标,监测指标体系较为全面。

其中,理化指标包括水温、溶解氧、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等,生物指标包括水体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类群,栖息地为监测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繁殖的栖息地特征。” 刘保贤说道。

根据最新水生生物监测,北京市共检出浮游植物134种、浮游动物231种、底栖动物284种、鱼类41种。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北京市37个国检断面中,一至三级水质断面26个,占比70.3%,同比上升16.2个百分点。

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与技术_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_生态环境修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