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蓝天保卫战中国绘制全球大气治理最快曲线

大气治理公司_大气治理技术的主要方法_大气治理/

2022年9月21日,北京故宫午门星轨。 只有在空气质量非常好的条件下才能拍摄星轨。

蓝天保卫战十年来,大气治理几乎没有一刻放松。

2013年9月,以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业内简称“大气十大措施”)启动。 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行动计划。

《大气十大措施》明确提出,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浓度下降25%左右。 其中,北京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这个目标在当时被认为需要付出非凡的努力才能实现。

近十年来,我国绘制了全球空气污染治理速度最快的曲线。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刘秉江曾回忆,“过去十年,很多想解决却没有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很多想解决的大事都解决了”。过去未完成的事情已经完成了。”

不断了解空气重污染的原因和来源是重要的一步。

如今,人们可以实时查询PM2.5和臭氧8小时指标。 这两项指标被加入到2012年2月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2011年,“雾霾”频发,PM2.5进入我国公众视野。 此前,虽然科技工作者对PM2.5等污染物进行了研究,但对于“雾霾”的成因并没有定论。

许多科研团队都在努力找出“原因”,开出“药方”。

中国环境科学院原副院长、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和表示,这需要反复的科学测试来验证。

以燃煤锅炉为例,我们首先测量锅炉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燃烧一吨煤可以排放多少污染物,然后分析它对环境质量有多大影响,是否值得。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证明,散煤确实是整个京津冀地区非常大的污染源。 柴发河表示,早期控制散煤的措施不是“煤改气”、“煤改电”,而是提倡“好煤建好建筑”,采用洁净煤、节能锅炉等方法尽可能减少污染物排放。 但在一个家庭的燃气设备上安装众多的污染控制设施是不现实的。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研人员对散煤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柴发和表示,国家对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为起点的部分城市散煤处理提供的资金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科学指导下,近年来,北京已完成1.5万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近70万居民“煤改清洁”。 现在北京基本没有燃煤锅炉,平原地区基本“无煤”。 全国燃煤锅炉将从2013年的52万台下降到2022年的不足10万台,减少煤炭消耗4亿吨。许多农村居民告别了黑烟滚滚的用能方式。

据柴发和介绍,“大气十项措施”实施前,PM10年下降幅度仅为1%-2%。 五年内将京津冀地区细颗粒物浓度降低25%左右,需要3-5倍的努力。 ,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的要求。

这一“组合箱”式的治理方案涵盖了机动车污染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减排考核等领域。 许多机制需要重新建立,对大气污染防治提出了更加细化的要求。

但当时国内PM2.5来源分析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刘保贤曾回忆,由于当时北京的PM2.5浓度高于欧美国家,引用国外设备的监测数据不准确,很难准确判断。汲取经验,所以一切都得从头开始。 初步研究方案直接移植了PM10源解析技术体系。 但由于两者污染特征差异较大,导致采样器内的PM2.5滤膜被细颗粒物堵塞,样品采集失败。

刘保贤带领团队继续研究,分析污染物微观成分,进行化学分析、模型计算。 经过两年的研发,他们终于开发出了PM2.5中200多种化合物的监测方法。

2014年,北京首次发布PM2.5源解析研究成果,成为全国第一个发布PM2.5源解析报告的城市。

然而,2014年、2015年,甚至2016年秋冬,在“大气十大措施”即将结束之际,北京仍然频频拉响红色警报。 有人质疑你们的治理方向是错误的。

“大气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张浩龙当年经历过一线工作,曾担任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应对司司长。

他说,那些年,他们逐步推进清洁取暖、重化工业升级、北方地区淘汰小锅炉等工作,但努力的红利还没有到来。

大气治理技术的主要方法_大气治理公司_大气治理/

6月20日,北京,故宫角楼被美丽的云彩覆盖。

除了本地污染源外,跨区域影响也是分析污染原因的一个重点。 2017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由原环境保护部牵头开展大气重污染成因及治理研究课题。 9月,成立大气污染多部门协作领导小组,以“1+X”模式组建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组。 联合研究中心聚集200多家科研院所和单位,共同攻关。

专门从事大气污染防治的科研“国家队”正式成立。 三年来,共有295家科研单位、2903名科技工作者加入,其中院士20名。

在柴发和看来,“这种研究模式将各户分散的研究转变为全国性的体系,整合全国最高专业水平的研究人员,共同解决问题。”

事实上,在此之前,已有不少针对某一地点或某一时间的空气污染成因分析。 柴发和指出,大家采取的方法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对污染成因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

“因此,本次联合研究采用立体观测、实验室模拟、数字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封闭的研究体系,分析整个污染原因。科研人员共同讨论、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实属罕见。”是的,认识统一了,措施就精准了。” 柴法赫说道。

恢复蓝天的谜题逐渐清晰。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联合中心设有源头分析工作组。 成立之初就设立了采样点,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秋冬季污染物来源进行分析。

源头分析包括区域源头和行业源头,即从区域角度分析“2+26”城市污染相互作用,发现污染物传输通道,为制定污染源联防联控措施提供信息。秋冬“2+26”城市。 支持; 从行业角度,分析哪些污染排放源在PM2.5污染中起主导作用,其贡献是什么,为城市实施精准削减各行业污染源的政策提供支撑。

柴发和表示,现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联合中心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综合立体观测网络和数据采集共享平台,摸清了秋冬季空气重污染的原因和来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建立了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动态排放清单,查明区域重点行业和领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持续改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空气质量。

另一项创新是建立“一城一策”跟踪研究机制,为每个“2+26”城市提供科技帮扶,解决地方政府在空气方面“有想法无办法”的问题污染防治。 实现了科研与业务应用的高度融合,全力支持《大气空气十大措施》的制定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促进了国家以及区域科学决策和精准污染治理等,为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示范。

大气治理公司_大气治理_大气治理技术的主要方法/

6月10日,北京天气晴朗,俯瞰国贸CBD。

一系列举措在多领域全面落实。

能源发展“绿、胖、黑、瘦”。 目前,全国能源消费增量的近三分之二来自清洁能源。 10年来,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67.4%下降到56.2%。

传统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分类淘汰“散、乱、脏”企业和集群6.2万余家,淘汰无望达标企业,同步培育先进标杆企业,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大大减少。 截至2022年底,全国10.6亿千瓦燃煤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形成全球最大的清洁燃煤发电基地。

实现交通领域绿色转型。 2017年,多部门联合停止环渤海港口接收车运煤炭,改为铁路煤炭运输,标志着“公转铁”的开始。 我国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

28.7万个污染源纳入应急减排名录,其中12.2万个污染源按行业环保绩效分类,实施差异化减排措施,精准科学应对重污染天气,实现“削峰填谷”在污染过程中。

数据显示,我国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013年至2022年,我国GDP增长69%,PM2.5平均浓度下降57%,重污染天数下降92%。

新阶段的进攻,还有“硬骨头”要啃。

近两年,臭氧已成为继PM2.5之后影响全国空气质量良好天数比例的第二大因素。 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等重点地区,臭氧甚至跃居榜首。 多位专家表示,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治理是“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和难点。

空气质量反弹压力再次袭来。 刘秉江表示,随着今年经济全面复苏,污染物排放量增加是可预期的。 此外,今年秋冬气候形势预计不利于污染扩散,需要加大减排力度来抵消经济增长和气候异常带来的不确定性。 “还是有一些信心的。”

(本文图片由视觉中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