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12月第26期湘南学院VOI14 作者简介:胡建英(1972),女,湖南嘉禾人,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对郴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提出郴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确保郴州整体景观的和谐美; 打破行政堡垒,合理规划管理土地资源; 规划; 建立效益评价和管理模式,构建完整的区域生态旅游体系。 关键词:生态旅游; 郴州; 可持续发展; 对策使用。 生态旅游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通过维护旅游区景观资源和文化的完整性来实现代内和代际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 好办法。 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显示,生态旅游已成为国际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年增长率达7%,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0%; 生态旅游将成为我国许多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21世纪吸引国际投资的重点领域。
郴州是湖南省典型的生态旅游资源密集型城市。 近年来,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迅速。 在郴州市宏观发展目标中,城市结构被定位为“旅游名城”,充分体现了建设生态旅游城市的重要性。 郴州城市品位的主要内涵。 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生态旅游作为郴州新兴的支柱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二、郴州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条件分析 (一)郴州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水系分流区; 毗邻珠江三角洲,与广东接壤,全长370公里。 处于华南经济圈强辐射前沿位置,是珠三角产业逐步向内陆转移的首选基地。 “北望横岳山秀丽,南望五岭冲”,东与江西省赣州市接壤,南与广东省韶关市、清远市、永州市接壤。西邻湖南省,北接湖南省衡阳市和株洲市,东西宽阔。 南北长194公里,长217公里。 市区距衡阳市150公里,距永州市260公里,距株洲市316公里,距长沙市350公里,距赣州市364公里,距韶关市216公里,距清远市390公里。 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原通往华南沿海的“咽喉”。 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文人墨客之地”。 它不仅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华中气候与华南气候的重要分界线,也是中国内陆经济与沿海经济的重要交汇点。
郴州作为湖南省的南大门,是沿海城市到内陆地区最近的旅游目的地,也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黄金通道。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突出的区位优势,成为郴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生态旅游资源与环境优势 郴州市地貌复杂多样,以丘陵为主,丘陵相对平坦,水面较少。 山地和丘陵的面积约占总面积。 附近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东南部以山地为主; 西北以丘陵、丘陵、平原为主。 平均海拔400m,最高的是桂东县的齐云山,海拔2061m; 最低的是安仁县渡口乡郭家村蔡家坞,海拔只有70.76m。 郴州市地处北纬2453´2650´,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郴州气候温暖湿润,山清水秀,风景秀丽。 森林覆盖率达到62%以上。 郴州以其特殊的地貌类型、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社会发展历史,形成了类型多样、特色鲜明、品位高的生态旅游资源。 全市开发了110处秀美幽静的旅游景区,集山、水、洞、泉、石于一体,形成了以生态休闲、漂流探险、森林城市福地、温泉健身、红色摇篮为特色的旅游景区。主要特点。 旅游网。 主要景点(点)有宿仙岭、东江湖、邙山、五盖山、飞天山、万华岩、天堂温泉、仰天湖等。 这些旅游景观在空间上的高密度组合,充分体现了郴州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和社会发展的文化内涵,为郴州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文化和人文生态优势 郴州历史悠久。 贵阳县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雕刻椎骨表明,早在一万年前,郴州这片土地上就有原始人居住。 “陈”字,陈州独有。 最早见于秦代。 “臣”字见于史书,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项羽)“为遣使长沙陈县。 ,义帝”。 从此,“陈”字浮出水面,深入人心。 郴州是湖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 神农在陈州,项羽“迁义帝到陈”,赵子龙征伐贵阳郡,洪秀全驻军陈州,无不载入史册,王昌龄、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秦观、苏轼、周敦颐、米芾、徐弘祖等文人墨客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 郴州是中国女排“五连冠”的腾飞基地。 郴州还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古城,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 全市11个县(市、区)为革命老区。 邓中夏、黄景元等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工运领袖就是在这片红热的土地上孕育出来的,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朱镕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奋斗足迹德,陈毅。 张继春、黄克诚、曾仲生、肖克、邓华、朱良才、李涛等中国近代史上一大批高级政治军事人才留下了许多革命纪念地。
1928年8月,朱德、陈毅在这里发动了著名的“湘南南部起义”。 1928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黔东沙田颁布了著名的“三个纪律、六个注意”,在我国革命和军队建设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郴州市立足大旅游,拓展大市场,不断拓展壮大客源市场。 今年,在“统筹粤港澳,提升长株湖”的基础上,举办2005中国郴州生态温泉旅游节,在永州、娄底、邵阳等周边地区推介郴州旅游。全省新开通高速公路的地区。 新的客源市场。 以广交会为宣传平台,携手永州打造“中国大湖南旅游圈”,组织参加杭州国内旅游交易会,积极向长三角和华东地区推介郴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客源市场多元化转变。 同时,广阔的客源市场前景进一步提升了郴州生态旅游的地位和功能,有力促进了全市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再投资、再开发和建设。旅游项目也进展顺利。 近年来,按照“南扩东扩”“西扩北提质”的城市发展战略,郴州中心城区持续开展“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年”活动,做到景区有水、电、路、信息、吃、住、行、娱、购等旅游基础设施服务。 先后开发建设了30多个高等级旅游区(点),新建改造旅游公路10多条300公里,新建旅游码头近10个。 ,信息畅游网络。
到2004年底,全市旅行社已发展到31家; 各类饭店524家,其中旅游星级饭店由2家增加到25家(三星级及以上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2)郴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旅游管理层面 一是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旅游法律法规执行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多头管理,如景区管理关系、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责权不明,相关管理部门多层次干预不协调,不利于旅游行政部门统筹规划,对整个行业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粗放经营和量化扩张比较普遍,片面强调量化指标和利润最大化,忽视了旅游生态环境的不可替代性。 三是旅游利益分配矛盾突出,主要表现在旅游企业与管理部门之间、旅游同行之间、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职工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居民之间等。科技支撑 目前,郴州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总体科技含量仍然偏低。 更多的科技支撑将有利于郴州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产品 郴州生态旅游产品仍以单一的观光产品为主。 为了增加旅游收入,会对旅游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二是对资源内涵缺乏深入挖掘,导致游客重游率较低。
这种状况若得不到改善,也会制约郴州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是无烟行业,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等理念; “旅游业是一个低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旅游业要超前发展”,仍在影响着一些宏观管理者的思维。 行为。 前者的概念没有将生态旅游环境耗竭的价值计入旅游产品的成本,导致生态旅游资源的消耗无法得到补偿,环境破坏难以恢复; 而后一种观念往往忽视了旅游业的发展应立足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以各部门协调发展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3、郴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探讨 基于郴州生态旅游对大自然赋予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高度依赖性,确定生态旅游发展必须解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以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传统资源的补充,倡导以发展生态旅游带动经济发展,这恰好适应郴州的特点和现实发展的要求; 贯彻落实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倡导的区域互补、产业结构合理的原则,有利于客观分析郴州生态旅游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郴州生态旅游只有采取可持续发展对策,才能保证其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确保郴州整体风貌和郴州拥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不可再生。
郴州是典型的丘陵地带,自然环境地质脆弱。 自然环境中的任何一个元素或环节一旦受到破坏(如岩石、水土、植被等),除了无法自我再生外,还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对整个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恢复自然环境极其困难。 同时,郴州文化旅游资源绝大部分是社会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其不可再生性众所周知。 因此,将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确保郴州整体景观的和谐美,对于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好处。 具体来说,在形态上,要保持郴州山地、丘陵、丘陵、平原和附属水面的相对完整性。 避免在山顶进行破坏性的搬土、搬石,以保持起伏、错落有致的地貌轮廓; 避免破坏区域水系和地理轮廓,保持水源稳定和流域两岸的曲线美。 坚持不破坏郴州山水生态美的项目建设。 在色彩方面,要保持和提升绿色生态的主色调。 在适当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绿化水平、保持水体清洁的同时,增加花卉特别是名优花卉品种的种植,让游客真正感受到来郴州旅游就像在在花园里。 在空间结构上,景区与景点之间、景区与功能分区之间、功能分区与整个区域之间、单体建筑与群建筑之间、建筑与道路与绿化之间,应做到比例协调,功能要明确。 ;旅游项目要严格按照功能分区布置,做到节约投资、突出主题,避免布局结构的混乱和重复。
在旅游氛围方面,要保持秀丽的景点与浓厚的文化氛围相协调,让游客在这里品味无穷的诗情画意,获得高层次的心理享受。 (二)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合理规划管理土地资源。 由于郴州大部分旅游项目和设施分散在不同的县级行政区,旅游规划缺乏整体性,许多旅游景区周边土地多被矿山、城镇等占用。因此,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成为重中之重。 根据旅游业对土地资源的具体要求和本地区土地资源特点,尽快控制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和潜力巨大的主要景区作为旅游开发用地和储备用地; 点)山区,其控制边界应明确,最好在其外围留有适量的旅游保护区; 其余未开发的旅游景区(点)山区应纳入控制区,控制区内不得再建设与旅游无关的项目。 郴州城市改造应注意几个原则。 一是将旧城改造与异地居民拆迁结合起来,力争每个改造区腾出一块旅游休闲用地,安置部分居民。 二是在旧城改造中要特别注意对具有良好风貌、特色的建筑进行保护,以免因旧城改造而破坏具有旅游价值的建筑。 同时,新区不能失去郴州的风貌,不能因改造而影响郴州的和谐氛围。 三是鼓励工厂搬迁。 建议市区内所有占地面积大、存在一定污染的企业尽快调整发展方向,或搬迁改造,或转业发展。
四是严格控制别墅用地的使用。 (三)完善规划评价体系,实施生态综合规划管理,进一步完善《郴州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增加生态旅游规划体系,制定相应的规划原则,正确全面认识生态旅游,明确生态旅游的内涵、规划方法和实施步骤,慎重对待郴州市生态脆弱地区的旅游开发,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协调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防止因偏离生态旅游资源而破坏旅游资源。了解生态旅游。 制定符合郴州生态旅游目标的土地利用规划、景观规划、城镇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 为防止旅游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退化,在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时,有必要明确其潜在的环境影响。 主要环境影响包括:(1)污水对当地水体的污染; (二)土地利用不当造成的水土流失; (3) 交通、空调和供暖系统的气体排放导致酸雨和全球变暖 (4) 城市化和道路建设导致人工环境和野生动物环境审美价值的丧失; (5) 因过度开发或/或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或破坏。 因此,生态旅游区内的每一个拟建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将予以坚决取缔。 同时,评估生态旅游的环境影响和环境承载能力。 建立不同环境管理条件和环境管理技术下的环境容量评估体系,以及确定环境破坏和资源消耗的指标体系,寻求建立旅游与环境的良性循环关系,将旅游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
建立衡量可持续生态旅游的指标类型、基本构成和划分原则。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量游客的涌入不可避免地给周边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 在郴州,突出表现在污水排放造成的流域水质污染。 实施生态综合治理和规划迫在眉睫。 要通过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推进全市旅游生态环境建设。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必须遵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功能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内严禁采矿、选矿、冶炼,滑坡风险区、泥石流易发区、泥石流易发区严禁采石。容易对自然景观、采砂、采矿、取土等非农建设造成破坏。 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必须限期进行生态重建或开垦; 产生的废气、废水必须按照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进行处理,并限期达标; 满足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要求; 已关闭或关闭的矿坑要及时复垦。 继续实施重点区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环境整治工程,设立陈江、东葛河流域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强制保护重点监管区。 从长远来看,生态旅游的发展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限制不合理开发,维护生物多样性; 制定科学具体的污水处理标准和水排放要求; 综合废物管理必须实施规划。
(4)建立效益评价与管理模式,构建完整的区域生态旅游体系。 通过建立效益评价体系,比较替代产业的经济和环境影响,包括最低发展成本的评价。 在不同的发展模式下,生态旅游与地方经济息息相关。 学位评估; 评价其他产业的可替代性、比较不同产业的优势、确定生态旅游的产品优势等,引导旅游资源有序开发。 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明确相关组织的职能、权力和义务; 建立生态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的约束机构、环境补偿机制和管理制度,改变郴州旅游区目前多头管理、责任不明确的局面。 示范、制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景观规划、生态旅游营销、生态旅游区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完善的区域生态旅游体系,确保生态旅游健康高效运行。在城市旅游。 一是在陈子至广州高等级公路沿线建设生态旅游走廊。 充分发挥东江湖和苏仙岭旅游的带动作用,发挥陈紫高等级公路沿线地区的交通、区位、资源和生态优势,整合东江湖、飞天山、五盖山、宿仙岭、万花岩、龙女温泉、天堂温泉、贵阳仰山古民居等融入生态旅游主导产品。 二是打造郴州旅游“一山一河一乡”旅游精品。 将东江湖、邙山、中国温泉之乡培育成为国内知名旅游品牌,充分发挥“中国第一、三大生态旅游精品”、“温泉之乡”、促进了郴州生态旅游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是培育文化旅游产品。 在生态休闲、森林城市福地、漂流探险、温泉健身、红摇篮五大旅游品牌基础上,以嘉禾神农文化、资兴守佛文化、贵阳仰山古民居、资兴青岛啤酒(郴州) ) )公司、资兴黄草农家休闲、临武临武鸭业、安仁医药文化等旅游资源,打造神农文化游、湖南民俗风情游、青岛啤酒游、黄草农家休闲、临武鸭业农业旅游、中医药文化旅游等优质旅游产品赋予郴州更深层次的生态旅游文化气息。 四是打造工业旅游品牌。 重点是依托郴州市有色金属之乡的优势,利用永兴的“中国银城”品牌,将其培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旅游品牌。 五是强化湖南、广东、江西三省最佳自驾游线路。 依托郴州106国道、S322省道沿线的“万里绿色大峡谷”,打造湘粤赣三省最佳自驾游线路,打通关卡格局——建设湖南、广东、江西自由旅游区。 参考文献: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研究[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厦门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J]. 生态学报, 2003, 22 (l): 89 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的紧密结合[J]. 旅游学报,2005,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与资本战略[J]. 经济地理,2003,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ll). 郴州可持续发展 胡建英 , 李志红 , 罗振丽 郴州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郴州 423000; 郴州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室, 郴州 423000, 中国 ) 摘要:本文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提出的对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需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维护郴州人文景观和谐,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监管。 关键词:生态旅游; 郴州; 可持续发展; 计数措施 郴州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 作者:胡建英、李志宏、罗振丽 作者:胡建英、胡建英(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湖南,郴州, 423000), Li Zhihong, LI Zhi-hong (郴州市人民政府, 经济研究室, 湖南, 郴州, 423000), Luo Zhenli, LUO Zhen-li (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系, 湖南, 郴州, 423000;郴州市人民政府经济研究室,湖南,郴州,423000) 刊名:湘南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XIANGNAN UNIVERSITY 2005,26(6) 引用次数: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研究2005 厦门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3(01) 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的紧密结合2005(01) 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与资本战略[期刊论文]-经济地理2003(02) )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2002(11) 本文读者还看过(10篇) 郑.张君超 郴州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期刊论文]-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14 (5) 黄静波.黄静波.湖南省炎帝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与开发利用[期刊论文]-蜀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学报2009, 30(4) 10. 水土流失与森林生态鄱阳湖流域环境控制与管理对策[期刊论文]-林业资源管理2003(6) 参考文献(2篇) 湘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探讨[期刊论文]-中国农艺通报2007(11) 探讨论“常株潭”都市农业对湖南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期刊论文]-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2) 引用格式:胡建英. 李志宏。 罗振利.胡建英.李志红.罗振利浅谈郴州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期刊论文]-湘南大学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