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治理在未来三年内的应用场景是可以预见的广阔市场。在1.4万亿水务投资空间初具雏形之后,多地开始启动新的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专家指出,黑臭水体治理有望在升温中迎来新一轮发展,进入“拼质”阶段。
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领域之一,水污染防治正进入攻坚期。业界一个普遍的观点是,目前我国水环境治理已进入爆发增长期,其中黑臭水体治理成为新一轮投资热点,市场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
据原环境保护部《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政策》编制组介绍,我国80%以上的城市河流受到污染,有很多甚至出现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黑臭水体得到消除。生态环境部5月7日对外宣布,国家将连续三年开展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利用三年的时间打好黑臭水体治理这一攻坚战。
作为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市场得到了快速释放。地方层面,各地也纷纷落实清污任务,并出台新的发展规范文件。其中,仅江西、海南、北京、安徽、广东、上海等在内的多地相继出台工作计划和方案,确保水污染防治工作顺利推进。诚如北京市确保2018年实现完成非建成区84条段黑臭水体治理年度防治目标;安徽则拟出台最严格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法;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污染水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为全省水污染治理行动制定任务“时间表”和“路线图”。
在地方大力布局之下,国内黑臭水体治理发展迅猛。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黑臭书治理投资金额再创新高,达到千亿级体量。业内预计,2016年到2020年,国内水生态系统环境综合整治市场规模年均增长有望超过20%,市场规模或将迅速发展至万亿数量级。根据测算,我国要想2030年消除全部城市建成区的黑臭水体,对应治理产业资本总需求为千亿元以上,其中一半以上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相关。
随着水处理产业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城镇黑臭水治理板块对资金的需求量还将进一步上升。业内认为,黑臭水体攻坚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解决排水管网和市政污水处理建设短板,而这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我国与黑臭水体治理产业相关的企业约2000家。接近75%的企业为有融资需求的中小型企业。如果初期能够突出符合行业需求、具备推广价值的产品,则具备上市潜质,初轮估值约在9500亿元左右。
但对于参与治理的公司来说,在大体量项目面前,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也大大增强。未来规范的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仍将受到业界青睐,但与此前泛化不同的是,还会出现一些结构性分化。考虑到顶层设计与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增量项目的空间仍可期,但黑臭水体治理项目质量将被严控。另外,存量城镇黑臭水治理项目市场值得关注,对PPP项目的运作实施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从一些成功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来看,未来黑臭治理项目应具备三大要素:首先是具备市场核心竞争力及综合服务能力;其次符合消费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内在需求;此外将生态环境效益和城镇基础设施相结合同样不容小觑。但可以预见的是,以恢复水生态为目的的持续性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市场将成为未来黑臭水体治理项目中的重点领域,并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农村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等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