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示范中心将在天津建立。
11月12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非正式会议宣言发布,其中提到,同意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批准在中国天津建立首个亚太经合组织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示范中心,并鼓励其他经济体建立示范中心,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本次APEC北京会议共提出超过100项合作倡议,其中50项由中方提出。绿色供应链作为其中之一,由环保部、商务部及外交部积极推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下文简称“东盟中心”)是该倡议的主要技术支持机构。
东盟中心副主任周国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首个APEC绿色供应链示范中心将于2014年底至2015年初启动运行,该示范中心将配合亚太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的建设,并在亚太经济体中分享“天津经验”。
天津低碳发展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服务中心总经理穆玲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这里的“天津经验”将包含政策环境的营造、企业践行、政府采购、服务体系的建设、标准制定及产品认证等等。
受访专家表示,绿色供应链作为一种环境绩效与经济效益相平衡的市场手段,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污染全球化、环保标准当地化的大背景下,为互联互通的亚太贸易增添环保、低碳的绿意,促进亚太绿色增长。
政府采购成为发展引擎
“绿色供应链”这一概念虽然得到了APEC会议的响应,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合会”)绿色供应链研究课题成果认为,该定义可以界定为企业考虑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时,不仅应考虑其自身流程的影响,也应回溯到原料的取得、产品制成后的使用,甚至于产品废弃后的处理处置情况,即通过供应链管理,降低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对环境的影响。
穆玲玲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绿色供应链发展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以绿色生命周期的视角,重新审视所谓的资产和价值,重新调配资源,并形成新的计量资产的规则。
绿色供应链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标准制定、第三方核查、环境管理规划、服务体系建设等等,仅仅通过供应链自身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美国环保协会中国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张建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种建设能力最好的来源是政府绿色采购。
张建宇认为政府是供应链中强大的采购者,政府采购占每年GDP的7%左右,绿色供应链的基础设施和能力可通过政府绿色采购来引领和建设,并服务于部门。
而天津这个首个亚太绿色供应链网络示范中心,在政府绿色采购方面已累积了一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