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采用小说剧本的形式,故事及人物为虚构,但内容仅为描写和表达文中所述观点服务。)
INT.能源储存展览会
场景:某能源储存展览会,许多供应商都在展示自己的产品。台下有一群观众在听取一位研究员的新技术讲座。 研究员伸手指向屏幕上的演示,一脸兴奋。
研究员:这是我们公司最新的钠离子电池技术,不仅储能密度高、故障率低,而且相比锂离子电池更为廉价。
会场里的供应商们顿时皱起眉头,站出来纷纷向研究员提出质疑。
供应商1:我们的锂离子电池储能密度也很高,且已经经过多年的市场验证。
供应商2:而且你们的钠离子电池还需要使用一些昂贵的材料和工艺,难道这不是一个问题吗?
这位研究员却马上反击起来。
研究员:我们的技术正在快速进步,很快将会在性价比上超越锂离子电池。相比之下,锂离子电池的缺陷也越来越明显,大量生产导致的资源短缺以及储能密度限制等问题都已经逐渐凸显。
供应商1皱起眉头,开始认真思考研究员所说的话。
这时,另一台展台旁来了一位年轻人,正是这家公司的CEO。
CEO:嗨,伙计们!我们在研究和开发液态金属电池技术。
研究员:哦,那听起来很神奇。那你们觉得这些电池的优势在哪里呢?
CEO:我们还在调整,但已经可以预见到一些非常有前景的应用。液态金属电池已经为大规模储能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与其他技术相比,它有着十分高的充放电效率。同时,由于钠和铝等常见金属的广泛应用,液态金属电池的成本也相对更低。
供应商2露出惊喜的表情,毕竟他们的公司也在液态金属电池领域有所探索。
这时,一个话题悄然出现,让所有人都页面转。
参观者1:液态空气储存系统听起来就像是整个能源议程的下一个转折点!
供应商3:液态空气储存的平均效率高达70%,而且存储方式相对简单,为网格级的储能提供了一种高效而成本低廉的补充方案。
众人都开始讨论激动人心的未来,但CEO突然插了一句话。
CEO:但是,这些满足我们未来能源需求的储能解决方案,也需要用上越来越多的原材料和能源。我们看到了各种基于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方案,但是如果我们不同样看待技术并思考如何将其更好地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无法走得太远。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研究员忽然起身,拍了拍CEO的肩膀。
研究员:你说得太好了!技术只是障眼法。环保的能源治理不止是围绕技术而展开的一场竞争,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通过教育和迫使我们自己去思考,以实际方式权衡替代的节约和保护方式,以及我们的永续发展路径如何和这些展示的技术协调一致。
会场里的人都静静聆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