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三年行动计划: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2023—202

月1日

最新消息,济南市即将启动一场3年的重大行动计划,名为《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一计划明确了近130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高达2.4万亿元,覆盖济南市十大领域。

整个行动计划不仅对未来三年的工作任务进行了细化,而且将于2023年开始新开工545个项目,总投资高达6600亿元。以上数字让人目眩神迷,意味着济南市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

借此机会,济南市委、市人民政府向各区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市属各企事业单位发出了倡议,希望各单位能够认真贯彻落实这一行动计划。

——北极星环保网报道于2月1日

  于1月28日,济南市宣布了一项重大举措,即制定了《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这一行动计划是为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也是全面落实国务院和山东省的相关政策,以清单化和项目化的方式,根据济南市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

行动计划中,重点提出了聚焦科技自立自强,成为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领先者;同时,还将认真抓好六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总投资1920.83亿元的90个重点项目,其中续建项目37个,总投资854.58亿元,新增2023年新开工项目37个,总投资683.91亿元,以及在2024年和2025年开工的16个谋划储备项目,总投资382.34亿元。

一、构建高度创新平台。在快速发展的蓝海科技领域,加快建设齐鲁科技创新大走廊,全面推进中科院济南科技城和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等大型科学装置的高标准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等重大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全力建设科技部“一带一路中医药防治重大感染性疾病联合实验室”,打造国家中医(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助推市中心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合作创建区域医疗中心,同时大力支持广安门医院、山东大学界鲁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这些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济南走向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二、构筑多维度实验室体系。在建设首个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的基础上,大力支持泉城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基地。创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如地下工程灾害防控与安全建造等,推进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超级计算、低空监测等领域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创建。同时,在谋划建设黄河流域 (济南) 水生生物监测实验室等黄河战略重点实验室,构筑多层次的实验室体系,为济南市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新动力。 三、加强基础研究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参与建设省级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大力开展量子科学、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等具有原创性的重大研究。坚定地推进技术创新,加强与高科技企业和知名高校的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机制,打造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战经验的高水平人才队伍。一、加速科技创新,构建高端科技平台。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要着重加强齐鲁科创大走廊的建设,积极推进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和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等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北方)等平台的作用,构建科技部“一带一路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联合实验室”,大力发展国家中医(肿瘤)区域医疗中心以及支持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涉及到多个重点项目的推进和建设,如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设施等,还有氢能、芯片、人工智能、北斗星等各领域的高科技示范工程。 二、建设重大产业创新平台。济南市正在推动国家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山东基地的建设,同时加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生态环保工程技术中心,推进空天信息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创建。建设这些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将有利于壮大济南市的高新技术产业。 三、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这个重要领域,济南市正在着手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黄河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此外,还要深化市校融合,支持高校科技成果在济南市进行本地化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融合和发展。 四、建设区域人才高地。推动创建济青吸引人才的平台,争取相关管理改革和政策优惠在济南市率先试点。加强对人才的引育,争取到2025年,济南市人才总量突破300万。 五、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构建更具韧性的现代产业体系。认真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总投资3110.49亿元的308个重点项目,其中续建项目126个,总投资1744.88亿元;新开工项目150个,总投资1365.61亿元。在推进产业升级的同时,打造更具活力和高效率的经济体系。一、展开产业共同体。在推进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要探索建立差异化的政策供应机制,加大对重点产业要素保障、难题破解、生态育成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增强产业实力和关键备品备件本地供应水平。其中,在2025年年底之前,先期培育集成电路、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透明质酸、生物质材料、空天信息等产业共同体。 二、构筑数字经济高地。济南市将坚决突破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的瓶颈,发展服务器制造和超级计算、量子计算装备。同时,要增强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影响力,例如浪潮云洲等平台,建设“星火·链网”济南超级节点。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加强超算中心、行业数据中心和产业大脑的建设。 三、建设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优化支持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到2025年实现形成省级现代服务业中心,培养出一批具有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品牌服务业企业和知名服务品牌。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济南市将实现更好的产业升级和发展。此外,市里还要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更具体的措施,打造济南市更为具有活力和韧性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建设现代服务业示范区。培育1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5个省级服务业创新中心、以及30个市级特色产业楼宇,加强与央企、省企的合作,总部企业达到200家。 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强信息技术服务国家级集群实力,创建生物医药产业国家级集群。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精品钢、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和大健康等领域,加快项目建设,例如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整车、泉意光罩等项目,建成北斗导航、AIRSAT卫星星座等未来产业标志性项目。到2025年,国家级和省级集群达到8个以上。 三、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产业的发展,构建绿色智造体系,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贯彻国家和省的要求,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的项目盲目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济南市将加速产业升级和发展,打造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还要认真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总投资5420.69亿元的267个重点项目,其中续建项目127个,总投资2187.05亿元;新开工项目110个,总投资3233.64亿元。通过推进产业升级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推动济南市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旅游、健康医疗、体育休闲、数字经济等消费领域,打造具有人文魅力和特色的消费场所和商品。同时,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智能物流、数字支付、网络安全等建设,提升消费者体验,推动消费需求的稳定扩大。

(十二)全力推动有效投资。建立绿色、低碳、高质量的重大项目库,完善项目策划和储备机制,对入库项目进行年度集中遴选和适时动态调整。将要素跟随项目进行,建设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系统,提高项目建设的效率,促进投资的稳步增长。

(十三)深入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制订并实施政府三年滚动投资计划。完善PPP项目清单发布机制,推动主城区雨污分流和南部山区生态补偿两大标志性PPP项目,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同时加强政府专项债券的项目筛选储备等工作。

(十四)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山左环球直采保税展示展销中心、LAOX跨境商品保税中心仓等项目建设,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同时拓展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旅游、健康医疗、体育休闲、数字经济等消费领域,打造充满人文魅力和特色的消费场所和商品。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智能物流、数字支付、网络安全等建设,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推动消费需求的稳定扩大。

将济南市的经济发展放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亮点。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深化投融资改革、拓展消费需求等一系列措施,推动济南市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一、创新消费新场景。推广绿色消费、数字生活和生态体验等消费新模式,推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同时,支持发展预制菜产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和健康的饮食选择。 二、强化物流枢纽作用。推进国际陆港“公铁空水”四港联动,打造国际性多式联运中心。加强国家物流枢纽和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与临沂市协同共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三、促进外贸提质增效。优化进出口结构,发展跨境电商和保税业务,探索发展离岸贸易、易货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提高外贸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将经济的外向度提升到约20%。 四、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认真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共96个重点项目。其中,21个是续建项目,总投资达到176.94亿元。计划在2023年新开工45个项目,总投资达到302.41亿元。2024年和2025年计划开展64个谋划储备项目,总投资达到370.04亿元。这些项目将重点聚焦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领域,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走在前列。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济南市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将降低碳排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大对绿色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投入,为人们营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一、扩大谋划储备项目规模。计划开展30个谋划储备项目,总投资金额达371.04亿元。这些项目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降低碳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也将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加强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动南部山区的整治和黄河生态风貌带的建设。加快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共计涉及了919处、约1996公顷的面积。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23年年底前完成沿黄地区入河排污口的整治。 三、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施外热入济项目,推动济南都市圈的供热一体化。规划建设大型清洁高效煤电机组,按照计划有序关停整合小于30万千瓦的小煤电机组,持续压减散煤消费。推进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将达到430万千瓦以上。 四、提升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完善能耗总量和强度的调控,增加总量调控弹性和强度指标约束。到2025年,全市的能耗强度将比2020年降低14%以上。在水资源调控方面,全方位推广“四水四定”战略原则,基本建成节水典范城市。城市再生水治理和利用将被重点关注。二、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培养环保产业集群,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收运体系“两网融合”,实现“无废城市”的建设主要指标达到国内领先的水平。推广应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15万辆以上。开展国家级、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扩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的成果。 三、健全绿色发展政策体系。到2023年年底前制定碳达峰工作方案,开展低碳、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设和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开展省级试点,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立生态产品目录清单和经营开发项目库。发挥山东中和碳排放平台的作用,积极推进碳排放、碳汇交易。培育发展绿色金融,推动市场化方式设立绿色低碳基金。 四、发挥中心城市作用,先行一步服务和落实区域战略。认真抓好六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总投资694.08亿元的49个重点项目。这些项目重点聚焦于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市圈建设、生态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和文化旅游等方面,为济南市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济南市的环境质量将会得到持续的改善,生产、生活方式将朝着绿色、低碳、环保的方向转化。同时,这些措施还有助于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推动济南市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强大生命力的城市。济南市有102项重点项目,总投资达551.23亿元。其中,续建项目为33个,总投资3102.9亿元;计划2023年新开工项目23个,总投资1429.6亿元;2024年和2025年计划开工的谋划储备项目为46个,总投资2018.73亿元。 济南市将着力塑造中心城市的功能。通过深化和细化“六个现代化强省会”的具体目标和推进路径,全市常住人口力争达到10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5万亿元,主要指标占全省比重稳步提升,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实现位次前移。新型城镇化方面,济南市将按照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要求,积极探索特大城市新型城镇化道路。同时,市政府还争取商河县和平阴县纳入省级县城城镇化试点,并支持有条件的区县(功能区)培育特色小镇纳入省特色小镇清单。 另外,济南市还将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推进大桥组团城市副中心建设和高标准建设示范区。同时,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等重要过河通道的建设。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推动济南市的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繁荣。市政府正在努力推进工作,为促进城市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设施。其中,市政府正在规划和建设高铁北站以及太平水库。同时,市政府也在争取省级为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单列专项债券额度,推动省尽快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济南)母基金,支持起步区率先建设碳中和示范区。 为了实现更好的区域发展整合,市政府编制实施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促进省会经济圈发展一体化。同时,市政府也在推动济青“双核”联动发展,加强济南临沂对口合作,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充实完善我市重点对接央企清单,集聚更多“国字号”“中字头”企业、院所总部和分支机构。 为了提高济南市的现代交通网络,市政府正在加快推进济滨高铁、莱临高铁等项目规划建设和对上争取。同时,市政府也在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二期建设和三期研究报批,济南东站至济阳有轨电车项目和云巴示范线建设。推进济南至微山、庆云至章丘、济南至宁津等高速公路项目规划建设,加快建设济南遥墙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 最后,市政府也在促进交通低碳智慧转型。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交通建设,推动出租车、公交车、轨道交通等行业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打造绿色交通出行新生态。市政府正在积极推动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济南市的实施方案。其中,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车辆的推广应用。市政府还计划建立综合交通运输“智慧大脑”和数据中心,推进北斗导航、城市交通智能化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市政府也致力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深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上先行一步。为此,市政府严格抓好四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94个重点项目的总投资524.9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4个,总投资130.79亿元,计划2023年新开工的项目53个,总投资327.76亿元。同时,市政府也谋划储备项目17个,总投资66.4亿元,计划于2024年和2025年开工。 为了打造北方种业之都,市政府正在推进国家种子实验室济南基地、国家东部地区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小麦“核不育”和植物基因编辑等生物工程育种项目的建设。市政府还计划引进3至5家国际一流种业集团或国内行业领先种业集团。 最后,市政府也在持续抓好农业生产。为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占用,市政府将加强耕地保护,保障农业生产和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保障粮食供应和稳定蔬菜、肉蛋奶产量,市政府正在努力防止农田“非粮化”,抓好“菜篮子”供应。蔬菜产量将稳定在670万吨以上,肉蛋奶产量将保持在100万吨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稳定在58亿斤左右。 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市政府正在培育章丘大葱、平阴玫瑰、莱芜生姜等特色品牌,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市政府还在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打造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为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市政府支持商河县和莱芜区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市政府已制订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并计划在2025年前将区县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为支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后续扶持工作,市政府将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 为加快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市政府正在认真抓好四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总投资990.2亿元的48个重点项目。其中,续建项目15个,总投资552.03亿元;计划于2023年新开工项目24个,总投资348.15亿元。为了推进谋划储备项目,市政府计划在2024年和2025年开工9个项目,总投资90.02亿元。 为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市政府正在争取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并利用国家支持的市场化收购存量住房扩大租赁供给政策。此外,市政府还将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调节机制,并力争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及资源环境等要素配置方面获得更多授权事项。 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政府正在制订培育一流国有企业的工作方案,并打造健全民营企业,到2025年将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量增加到15家。 为推进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市政府正在加快构建“2+3N+1”发展机制,并以建设数字济南为契机,实现数字化绿色化深度融合。到2024年,双化协同体系基本建成,试点工作获得标志性进展。 为加快对外开放,市政府正在探索投行化招商济南模式,建立投行化招商机制,并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市政府还将健全外商投资促进、保护和服务机制,积极扩大对外开放。为加快对外开放,市政府将努力吸引外资投资,扩大服务体系,到2025年实际使用外资将达到35亿美元左右。同时,市政府将加快建设中欧(济南)绿色制造产业园,并推进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建设,并参与山东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 为推动文化自信和自强,市政府正在认真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总投资1509.71亿元的48个重点项目。其中,续建项目13个,总投资499.03亿元;计划于2023年新开工项目15个,总投资259.26亿元;计划2024年和2025年开工的谋划储备项目20个,总投资751.42亿元。 为深入推进文明济南建设,市政府正在大力实施“提升城市软实力创建文明典范城十大攻坚行动”,并高水平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此外,市政府还将高标准建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市政府正在推进“泉·城文化景观”申遗,积极推动以“二安”为代表的诗词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为打造齐鲁文化名城,市政府将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推动文艺和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市政府将加速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同时规划建设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为市民和游客创造更好的文化休闲体验。 为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市政府将规划建设市博物馆新馆、市城市规划馆、市档案馆新馆等文化设施。此外,市政府还将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手造产业集群,并引导电竞游戏、剧本艺术、沉浸式演艺等新兴业态健康发展。 为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市政府将打造世界级泉水旅游标志区、泉城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和黄河文化旅游带,同时推出更多“夜游泉城”旅游产品,争创成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 为增强文化传播影响力,市政府将充分发挥“新黄河”等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城市推广活动。此外,市政府还将办好济南国际泉水节、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增加“东亚文化之都”的影响力。 为增进民生福祉,市政府正在推动5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总投资3097.59亿元的21个重点项目。其中,有105个续建项目,计划总投资962.97亿元。市政府将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市民们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市政府正在认真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总投资1666.84亿元的92个重点项目。其中,续建项目有13个,总投资497.86亿元;计划2023年新开工项目79个,总投资1169.27亿元;计划2024年和2025年开工的谋划储备项目有26个,总投资261.48亿元。 为加强共同富裕系统设计,市政府将围绕“七有”目标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系统规划相关政策、机制和制度。市政府计划于2023年6月底前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为市民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为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市政府将开展“选择济南•共赢未来”等系列就业促进活动,努力促进充分就业。同时,市政府将坚持应保尽保,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并持续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市政府将加强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计划在2025年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同时,市政府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并推进普通高中的特色多样化发展。此外,市政府还将加快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创新港)建设,同时筹建空天信息大学,为青年学子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为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市政府将推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国家医学中心项目尽快落地。同时,市政府还将积极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新农合城镇化进程,努力为市民打造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体系。市政府将加快推进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建设,力求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方便市民,市政府将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的发展,同时建好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市政府还将实施扁鹊精品专科(学科)创建计划,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为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市政府将建设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国家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同时,市政府将持续健全完善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保障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市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部署要求,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到最大程度保护市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同时,市政府将推进消防安全工作,注重防范和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风险,为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聚力推进坚决守牢“一排底线”的工作,市政府将认真抓好五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总投资125.74亿元的38个重点项目。其中,续建项目有11个,总投资37.31亿元;计划2023年新开工项目有15个,总投资66.56亿元;计划2024年和2025年开工的谋划储备项目有12个,总投资21.84亿元。市政府将以实际行动,确保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为了尽量减少疫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市政府将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为提高药品监管能力,市政府将制定并实施全面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全程严格管控、风险严密把控和执法的严格性。 为强化粮食和能源的安全,市政府将加强粮食储备调控和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成品粮油储备满足市场需求15天以上。同时,市政府将健全煤电油气产供储销体系,积极建设自有煤炭和天然气储备基地,确保粮食和能源的安全有力有保障。 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市政府将坚持“三管三必须”,完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行动,坚决防范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市政府还将完善现代应急管理体系,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机制,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健全完善避灾避险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维护水利、电力、交通和通信等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 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市政府将创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积极防范和应对各种安全隐患,为市民创造和谐安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为了维护社会公正和安全,市政府将加强法律制裁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为预防社会稳定风险,市政府将充分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我们将竭尽全力打击任何形式的违法犯罪活动,确保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